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的一部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文章強調,“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偉大的事業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歷史只會眷顧奮進者,一部中國共產黨黨史就是一部黨的奮斗史,入黨誓詞中,“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包含了我黨的莊嚴承諾,黨員干部對此要刻骨銘心并始終踐行,在偉大的征程上不斷奮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對于廣大黨員干部和有志青年來講,有遠大的目標和堅定的信仰,人生才得以充實,黨的偉大事業和人民的中國夢才能得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挑戰,在人生的長征道路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越接近于成功的彼岸,越充滿驚濤駭浪,正因如此,我們決不能丟掉逆水行舟的勇氣,和撐蒿不已的毅力,唯有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方能書寫精彩人生。 如果說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不懈奮斗的精神支柱,那么科學理論則是理想信念的強力支撐。學習力就是戰斗力,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要把本領恐慌轉化為學習的動機和動力,直面挑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完成歷史賦予的偉大使命。學習的方式有很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我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留下的精神譜系,在新時代建設崗位上奮斗過的前輩,以及千千萬萬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都是真理的寶庫,黨員干部和青年同胞,要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知識、塑造品格,用學習增強適應力,提高戰斗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最卓越的成功,不是超越別人,而是戰勝自己,只有憑著持續的自我革新意識和超越意識,才能在人生的建設道路上,不斷創造更大的成就。要實現“自勝”,最重要的是走出舒適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如果在舒適圈內躺平避世,將會喪失辦事創業的激情和意志,黨的執政本領是在血與火的考驗中練就的,共產黨人要把追求真理當做一種生活習慣和精神追求,不斷地戰勝自己,從勝利走向勝利。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朋友要永葆艱苦奮斗本色,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