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高考志愿填報工作的陸續展開,無數家庭和學生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時刻。填對志愿,似乎預示著一路順風;填錯,則可能讓人追悔莫及。然而,在這場關于興趣、能力、性格、求職意愿和就業前景的復雜計算中,我們更應保持一份理性和從容。 志愿填報,無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選擇,但它遠非“一報定終身”的宿命論。我們應當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這一選擇,認識到人生沒有標準答案,當下的選擇也并不能完全決定未來的走向。正如有人所言,不必去美化一條你沒有走過的路,因為每一條路都有其獨特的風景和挑戰。相信當下即是最好,未來永遠可期,這樣的心態才能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走向未知的未來。 “未來可期”,因為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起點,而非終點。志愿填報只是我們探索人生之路的一個新起點,真正的旅程才剛剛開始。從這個起點出發,我們將奔赴人生的下一場山海,面對未知與挑戰,也面臨著多重選擇。我們可以選擇閱萬卷書,也可以選擇行萬里路;可以感受山河的遼闊,也可以品味人間的煙火。過怎樣的生活,如何規劃未來,最終的選擇權在自己手中,也在當下的每一個決定中。 “未來可期”,因為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而非龍套。我們的夢想永遠熾熱,即使追夢的旅途充滿了辛酸和坎坷。但正如那些已經實現夢想的人所證明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夢想總會觸手可及。無論是從小鎮青年成長為摘星星的科學家桂海潮,還是失去光明卻用聲音擁抱夢想的董麗娜,他們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夢想的力量。我們也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只要夢想既定,萬山無阻。在追夢的路上,我們要學會在時間的長河中沉淀自己,積累經驗,開拓視野,提升本領,直到奮力一躍,直達夢想的彼岸。 “未來可期”,因為人生是一片曠野,而非原地不動的固定軌道。我們的青春從不受限,可以選擇走好自己的路,而不是選擇好走的路。推開大學的校門,我們既可以選擇在校園生活的舒適區里安穩度日,也可以選擇勇敢地探索未知的天地。有大學生選擇參軍報國,在軍營里揮灑青春熱血;有青年選擇投身支教項目,用教育照亮鄉村孩子們的未來;有學子選擇潛心科研,不斷攀登科技高峰。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只有勇于走出舒適圈,才能讓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 面對高考志愿填報這一重要時刻,我們應該少一份忐忑,多一份理性和從容。不必過于焦慮未來的走向,也不必過分美化或恐懼任何一條未知的道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我們應該大膽地走好當下的路,欣賞沿途的風景,聆聽風聲的低語。因為無論選擇哪條路,只要我們保持不斷學習、不斷求索的狀態,堅持追求心底的理想和夢想,我們的青春就將自由馳騁,我們的未來就將永遠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