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會議強調,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支持保障,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合力。這就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把對美麗鄉村的追求放眼全局,要用水綠天藍、粉墻黛瓦的美麗留住對家鄉的牽絆,要在改善村居環境上下功夫,在發展特色產業上做文章,在激發人才活力上動腦筋,鼓舞以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與自然之和,造就環境之美。“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既是民生福祉,也是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量。近年來,各地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從生活垃圾清理到生活污水排放,從廁所革命到美麗河湖建設,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讓美麗鄉村更有“精氣神”,就需要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管并重,同時廣泛調動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實現“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打造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美麗鄉村。 鄉村與產業之和,實現發展之美。“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發展、底氣也在于發展。而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可以說,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把把更多人留在鄉村,把矛盾化解在農村。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要深入農村做調研,梳理鄉村發展的脈絡體系,立足當地優勢,發展農產品加工、生態旅游、休閑觀光和紅色研學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喚回家鄉人,留住外來人,借人才之力,引進外部資源,加強招商引資,推進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引進培育,讓農村有活力、有人氣、有奔頭。 鄉村與文化之和,成就和善之美。“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不僅要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開上好車子”,還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從“勇網直前”到“文明每e天”,從農家書屋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系列農村文化活動,不僅提振了農民群眾的精神面貌,也提高了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這啟示我們,要從農民需要出發,從農民喜好著手,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并深入挖掘本村文化基因,通過村干部以身作則,帶頭宣傳號召,營造向上向善、重信守義、鄰里互助的濃厚氛圍,塑造現代鄉村文明新氣象。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只要筑牢鄉村環境“壓艙石”、增強鄉村發展“新動力”,打造鄉村和善“新引擎”,我們就一定能擘畫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藍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