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代表了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指揮部并參加任務的全體同志致電祝賀。 本次航天任務達成了全球首次的月球背面采樣返回,這一創舉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不僅為我國在探月科技領域增添了輝煌的一筆,更成為我國建設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身負時代重任的全國科技工作者們,要秉承開拓進取的探月精神,朝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以“技術”為引領,打好科技強國根基。嫦娥六號月背采樣返回之旅是科學探索的里程碑,也是繼嫦娥五號成功之后,中國在月球采樣返回技術上的又一次驗證,標志著中國在月球探測領域的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達到了新的高度。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我國科技創新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一些領域的“領跑”,取得的成績不容忽視,這得益于科研工作者們在新領域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只有以技術為引領,勇于探索和發展無人涉及的前沿科技領域,才能真正在科技創新領域奮起直追,建立科技新高地,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以“人才”為驅動,強化科技強國內力。科技創新,關鍵靠人才。人才的引進、培養與激勵,對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近年來,從天宮、北斗、嫦娥到天和、天問、羲和,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的歷史,離不開廣大科技人才多年披荊斬棘、迎難而上的奮斗;A領域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千千萬萬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數十年默默無聞、辛苦耕耘,才能換來一朝的成功。因此,國家要注重培養科技人才,為其提供更持續、長遠的支持,讓人才有“一輩子只干一件事”的自由、激情,而無后顧之憂,只有如此才能夠逐步壯大人才隊伍,進一步強化科技強國內力,在科技領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以“合作”為紐帶,凝聚科技強國合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向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指揮部并參加任務的全體同志的致電中指出,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向著航天強國目標勇毅前行。“嫦娥”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在此次的任務中,嫦娥六號搭載了包括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的氡氣探測儀、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以及巴基斯坦的首顆立方星等多個國際合作載荷,展現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精神,彰顯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國際范兒”。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也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凝聚科技強國合力,共同探尋科技奧秘,更好的為增進人類福祉再立新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