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錨定科技強國戰略,點燃創新主引擎、贏得創新主動權、培育創新主力軍,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勇于攀高峰,贏得創新主動權。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科技創新風起云涌,誰能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神舟飛天、“嫦娥”攬月、“天眼”探空、“天問”探火,墨子“傳信”、高鐵奔馳、北斗組網、超算“發威”、大飛機首飛……新征程上,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井噴,多個領域進入領跑階段,但前路依然險,風浪依然大。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圍繞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新能源、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新的科技增長點,牢牢掌握科技發展命脈。 善于促融合,激活創新主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分類指導,健全科技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完善資源配置機制,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推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緊密鏈合。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聚合上下游企業、創新平臺、金融機構等要素,打通“產學研用資”全鏈條,促進信息互通、人才流動、資源共享、成果轉化。 敢于挑大梁,培育創新主力軍。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仡櫄v史,從“兩彈一星”元勛到載人航天研發團隊,從黃旭華、彭士祿、袁隆平、屠呦呦到黃大年、南仁東、李德仁、薛其坤……一代又一代中國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厚植愛國情懷,引導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堅持“四個面向”,保持“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和耐心,只爭朝夕、埋頭苦干。要讓科技工作者站“C位”,在重大科技攻關課題立項、科研經費使用、科技成果轉化、國際學術交流、高端人才選聘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攻堅克難,創造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