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據統計,202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創紀錄的1187萬人。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推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成為穩就業重中之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問題涉及學校、社會、國家等多個方面,需要綜合考慮,多方發力,共同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穩就業,服務提供是基礎。學校作為人才輸送地,要以實際需求為抓手,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工作。高校要想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就必須了解市場和學生的需求,將這兩者的需求匹配起來促進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開設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發揮好“過濾器”“對接器”的作用,及時向學生傳達國家和地方的就業政策,為學生提供全面、準確的招聘以及就業技巧,幫助學生了解政策、認識職業,明確職業目標和方向。在了解職業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市場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就業創業指導建議。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做好高水平的前置就業指導,積極與企業溝通聯系,了解企業人才需求共同進行人才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就業的機會,為學生的求職就業保駕護航。 穩就業,吸納人才是關鍵。企業作為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主渠道,要有吸納就業的動力。擴補貼、降稅費、發貸款……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份份減負穩崗的政策“禮包”,提升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的積極性。在政策的激勵下,企業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和人才需求,擴大招聘規模,尤其是針對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崗位。制定成熟的員工培訓計劃,提高畢業生工作能力和競爭力,幫助他們盡快適應職場環境。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政策,例如完善的健康保險、年假等福利,提高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專項就業扶貧項目,為貧困地區提供就業機會和培訓機會,幫助困難畢業生增強就業能力和脫貧致富。通過以上措施,企業可以有效推動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同時促進企業長期發展。 穩就業,政策保障需護航。為了實現更充分的就業創業,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相關部門可以邀請多行業優秀講師,開展就業創業針對性講座,提升就業創業的認識,了解相關優惠政策,增強學生防范維權意識,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和道路。出臺“花式”政策,強化政策引導。落實就業補貼,實施就業困難青年幫扶行動,一人一檔,建立臺賬,實現就業幫扶精準化。加大產教融合方面職業類技能培訓的投入,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市場需求的匹配性,形成更多人才紅利。提供人才公寓、租房優惠等幫助,減輕畢業生負擔,助力畢業生輕松求職。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用政策“大禮包”鼓勵多元主體多渠道拓寬就業空間,確保就業大局穩定,穩住高校畢業生就業基本盤。 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關系民生福祉、社會穩定和高質量發展,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問題,打通他們就業路上的堵點,需要多方主體匯聚合力,攻堅克難,提供優質服務,釋放就業活力,穩住就業局勢,更好地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