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鑰匙、“鋼的書”、校徽盲盒……近日,多所高校發布了2024錄取通知書樣式,各式花式“上新”彰顯著各自學校的獨特浪漫,一經發布就驚艷了無數網友。 從唐宋明清時的“金花帖”“報帖”,逐漸變成如今顏值在線、內容走心的“紀念品”“藝術品”,成為了高考季后的一個“例行”話題。錄取通知書早已超越了“通知”的范疇,更成為一個形象的窗口、一份情懷的傳遞、一種理念的升華。 誠摯邀請的背后展現的是“大學之大”。中國人民大學的立體函匣式錄取通知書、北京科技大學的“蟬翼鋼”錄取通知書……這些錄取通知書的花式“上新”,讓一些高校平日深藏不露的深厚人文底蘊、強大科技實力在新生和家長面前狠狠地“刷了一波屏”,成為了高校宣推的一張“金色名片”。精美的通知書,不僅代表著學生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更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征,或是傳遞分享,或是收藏留念,在提升高校知名度的同時,也將增強新生對于高校的歸屬感與自豪感,樹立起以“學生之小我”融入“大學之大我”的共同體意識。 不拘一格的設計寄托的是“家國情懷”。錄取通知書的傳遞,代表著新生與高校情感連接的開始。無論是校友歌曲的“深情呼喚”,還是精妙絕倫的互動設計,或是兼具傳統與時尚的福袋祝福,這些錄取通知書的匠心獨運無一不體現出了高校的“上心”,將一代代學子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濃縮到了指掌之間,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沁入新生的心田,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入學第一課”,實現“自我追求”與“強國有我”的同頻共振。 花式內卷的現象體現的是“理念升華”。如今,每年的這個時候,錄取通知書的花式內卷已成為各高校間的隱形對抗,在倒逼高校在形式上推陳出新的同時,更讓更多高校開始了“理念自省”。我們的學校特色是什么?我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不將這些問題梳理清楚,那再“上新”的錄取通知書也只是沒有精神內核的空殼,很難真正讓學生“上心”。正如陜西師范大學堅持了15年的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雖是簡樸,但字里行間傳遞著學校的精神氣質。只有這樣,才能讓新生在進入校園前就感受到濃濃的校園文化和治學之風,實現高校與新生的在“新”與“心”間的情感交融。 花樣頻出的錄取通知書給予了新生一份精致的“開端”,不啻于一份美好的入學祝愿,一張求學奮進的宏偉藍圖。高校應該“上心”錄取通知書的承諾,持續做好價值取向、辦學思想、人文精神“上新”工作,新生也應該帶著美好期許,用自己的美好青春和求學奮進踏實繪好藍圖的每一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