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又是一年畢業季來臨,全國將有1187萬畢業生離開校園,開啟新的人生路。一代畢業生有一代畢業生的歷史際遇,一代畢業生也有一代畢業生歷史賦予的使命。當代畢業生要以畢業為嶄新人生起點,提高人生站位,樹理想,勇擔當,強自身,同人民一起奮斗,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 樹立遠大理想,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最高位”。當代青年是有理想,有擔當,有奉獻的一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從犧牲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黃文秀、邱軍到大學畢業毅然選擇回鄉支教的梁燕,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廣大畢業生要學習榜樣事跡,傳遞榜樣力量,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最高位”,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初入社會,廣大畢業生更要虛心向人民學習,汲取人民智慧,將個人夢想匯入時代洪流,讓激情青春與家國情懷同頻共振,在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創造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 勇于克服困難,把艱苦奮斗作為人生“主旋律”。當下的中國,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就業形勢穩中承壓、穩中有憂。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去,到條件最為艱苦的地方去,為鄉村振興助力!靖江市馬橋鎮85后博士朱哲,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到家鄉,通過規模化種植“中山杉”,將其售往全國各地,帶領一方百姓致富,讓中山杉成為馬橋鎮的“致富樹”。當然,基層的生活條件艱苦,資金短缺,經驗匱乏等因素,制約了更多的畢業生選擇創業。但,當代畢業生要永葆積極奮發向上的總體基調,把勇于克服困難和艱苦奮斗作為人生“主旋律”。全社會也將為青年人搭建成長平臺,讓年輕人擁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各級基層黨組織也在積極謀劃,組織各類技能培訓,搭建青年人才交流平臺,鼓勵本土畢業生返鄉創業、就業,形成比學趕超、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小馬拉大車,到人民需要的地方“磨煉青春”。農村歷來是治理和提升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廣大畢業生施展才干的廣闊舞臺。鼓勵優秀畢業生到農村來實現夢想,幫助農村帶來新變化。青年人思想新、想法奇、思路多,正是注入這股青春血液才使得鄉村治理提升取得進步。青年人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將村莊的一些農產品進行網絡直播帶貨、經營微店、淘寶創業等,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提升村莊名氣,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剛畢業的大學生有一腔熱血,雖然對村莊缺乏深入了解、鄉村治理經驗也幾乎為零,但,他們思想前衛、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只要邊學邊問,不斷積累經驗,在實踐的磨礪中將自身優勢與村莊實際結合起來,終將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主力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