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銀發經濟應運而生。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加強支持舉措助力銀發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要求統籌用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各項政策措施,支持銀發經濟健康發展,助力穩定和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前瞻布局,強化銀發經濟人才培育。面對日益增長的銀發經濟需求,加大技術技能人才的培育顯得尤為迫切與關鍵。一方面,技工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前沿陣地”,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優化調整專業設置,推進涉老專業產教融合,將養老護理、健康照護、醫療服務等涉老緊缺職業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目錄,開展特色培訓,這既可以有效破解銀發經濟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脫節的難題,又可以解決銀發產業招工難、人才培養成本高的痛點。另一方面,暢通銀發經濟領域人才發展渠道,指導用人單位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支持養老服務機構中的醫療人員參與職業資格考試或職稱評審,既有助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與服務體系,也是提升銀發經濟領域專業人才素質的重要途徑,對加快銀發經濟領域專業性、緊缺型人才培養和輸出具有積極作用。 政策加碼,激發銀發經濟澎湃動力。中國龐大的老年消費群體讓銀發經濟成為新的風口,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助力銀發經濟健康發展。加強銀發經濟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將銀發經濟領域重點企業納入保障范圍,為銀發經濟企業“保駕護航”,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招聘方式,為專業人才與目標崗位“立梁架柱”。同時,持續放大政策效應,按規定積極落實企業和自主創業群體社會保險補貼、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發揮政策“指揮棒”的作用,強化了銀發經濟領域崗位認同感,鼓勵了企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還激發了企業和員工的創業激情和干事熱情,推動銀發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創新引領,開拓銀發經濟嶄新篇章。銀發經濟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銀發經濟在不斷發生變化,需要政府和社會不斷拓展新政策、新模式、新產品,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能巨大。一方面,拓展老年群體的增收渠道,因地制宜開發“適老化”崗位,推廣“以老助老”服務新模式,增強老年人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讓銀發群體“老有所養”又“老有所為”,既是“夕陽”更是“暖陽”。另一方面,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和涉老產品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差異化的,發展銀發經濟要站在創新的高度,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優更有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完善銀發經濟政策體制機制,保障老年群體勞動報酬、休息休假、保險福利等合法權益,暢通大齡勞動者維權綠色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