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4萬個,1—4月份,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8萬個。分省看,山東、河北、江蘇、浙江、遼寧、上海等6個省份開工率超過50%。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停車位不足、配套設施跟不上群眾需求等問題日漸突出,在此背景下,老舊小區改造極具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生活環境顯著改善,道路修復和拓寬,使得小區內部和周邊交通更加順暢,減少了居民出行的安全隱患;綠化面積的增加和環境的改善,使得小區內的空氣質量提升,居民可以在更加舒適、清新的環境中生活;增設休閑設施,如健身器材、兒童游樂設施等,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娛樂和休閑選擇……隨著近年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深入推進,這些小區正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老舊小區改造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社區居民的“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老舊小區改造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舉措,是回應群眾新期待的民生工程,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要配套建設的運動器材等公共服務設施,通過引入養老、托幼、醫療等機構,“改”出幸福感,“造”出滿意度。在改造過程中,不僅要注重“面子”工程,還要注重“里子”工程,要通過面對面溝通、建微信群等手段實現群眾自治,讓群眾參與,有利于贏得群眾的支持,更順暢地推進項目建設。 為確保改造后的老舊小區杜絕“管不好”“管理亂”“管理難”等問題,還要探索科學的長期維護和運營管理機制,重點方向在物業管理。一是優化小區管理模式。要引進智慧管理系統,引入共享社區、智慧團購等新興模式,把握社區智能化發展機遇。二是合理設定物業服務費。收集業主需求,針對老年人、下崗職工、特困家庭等群體需求設定物業服務費。三是公開物業公司的詳細情況,提升居民對于物業管理的信任度。此外,還要暢通信息和溝通渠道,根據群眾的需求及時更進服務。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聚焦民生工程,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緊扣群眾“急難愁盼”事項短板,讓社區更加健康安全,城市功能更加完備,城市品質更加綠色宜居。我們也期待老舊小區能夠成為居民們幸福生活的新樂園,成為城市發展的新亮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