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住建部網站消息,2024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4萬個。根據各地統計上報數據,1-4月份,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8萬個。分省看,山東、河北、江蘇、浙江、遼寧、上海等6個省份開工率超過50%。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規模大、分布廣、涉及人群多,是實施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升級一直備受關注,過去一些老舊小區大多建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設施陳舊、環境破壞、物業服務不到位,已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老舊小區的翻新涉及到千家萬戶的生活、建筑的環境和基礎設施、居民的訴求等復雜的問題,也和城市規劃、城市更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實施改造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和吸收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改造工程要更加貼近居民的實際需要,改造效果要得到廣泛認可,把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 改造堅持政府主導,建立常態長效工作機制。在整治和管理老舊小區的過程中,社區、街道等基層組織充分發揮了作用,對老舊小區的屬地管理越來越強,各單位逐級上報項目備選,最后再根據老舊小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篩選、排序,而后確定整治對象。想要在整治后實現可持續的長治久安的良性循環,有關法律法規的設立能對小區公共事務管理做出明確規定。如今,老舊小區的改造帶動著房屋增值,大家的改造欲望增強,過去的改造都是由政府單方面自上而下的完成,政府在做,而百姓在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在創新管理方式、改造形式,帶動居民志愿參與小區改造,居民的參與度越高,項目的實施程度就越大。各地財政也把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納入獎補,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改造工作的相關文件精神,促進社會和政府協同互補。 積極引導業主參與全過程改造,廣泛征求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意見建議,摸清群眾的急難愁盼。對老舊小區而言,公共空間使用頻率高,但存在使用需求之間不匹配的問題,難以滿足小區及周邊居民的需求。為此,蘇州國泰一村小區積極踐行“內外兼修”,運動休閑廣場、景觀亭、景墻、樹池座椅、花壇一應俱全,四周空地建成820米長的塑膠跑道,小區的改造提升不僅改造了基本面貌,也改變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江陰市在改造過程中充分挖掘居民訴求,遵循“改管一體,長效運營”的理念,通過居民議事會、入戶調研等方式全面收集居民訴求,建立好矛盾處理機制,保證居民能夠充分參與改造全過程。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民心,讓老居民享受到新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