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畢業季,又一批年輕人走到了人生十字路口。家國所需,青春所向,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奔赴基層,在一線經風雨歷磨練,“墩”出了過硬本領、出色成績。 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比喻干部循序漸進成長的重要性:“早熟的果子長不大,拔苗助長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沒有什么壞處,把基礎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干部墩苗是“煉金”而不是“鍍金”,戒驕戒躁、戒浮戒虛才能獲得實效。青年畢業生要力戒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身入心不入的問題,如若放任不管,既會影響個人健康成長,更會貽誤黨和人們事業發展。因此,“墩苗”的第一步是“選好苗”,確保“根正苗紅”。“墩苗”的關鍵在質不在量,要避免唯學歷、唯名校的選拔思維,把忠誠干凈擔當放在“選苗”首位,真正選派對基層有向往、對群眾有感情的干部。再則是“管好苗”,力爭“根壯葉茂”。要健全“墩苗”干部培育、管理、使用、監督全鏈條機制,將全程跟蹤和動態調整相結合,確保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最后是留好苗,促進“瓜熟蒂落”。用好“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機制,引導年輕干部把一切迷茫與焦慮轉化為催生本領之變的緊迫感,打造青年人的核心競爭力,早日干出實績脫穎而出。 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工作并非越體面越好,適合才是最重要。在選擇職業時,首要之務是確立一個明確且正確的觀念:工作的價值不僅在于其表面的體面,更在于它是否與個體的內在需求相契合。不少青年畢業生易陷入誤區,以為體面即為優質,卻未曾深思自己的熱情與興趣何在。但若僅追求外在的光鮮,而忽視內心對工作的真實感受,卓越成就便成了空中樓閣。鑒于此,錘煉吃苦耐勞的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唯有熱情如火,方能在職場中嶄露頭角。面對體制內的職業選擇時,更應保持理智,不隨波逐流,而是根據自身情況來做出明智決策。唯有深刻了解自我,探尋到與自身特質相契合的職位,方能實現人才的最佳配置。無論最終走向何種職業道路,唯有真摯的熱愛與濃厚的興趣,才能為個體提供綿延不絕的動力,助力其在職業生涯中勇往直前。 青年人的成長,既要仰望星空立遠志,又要腳踏實地練本領。眾所周知,青年人的優勢在于文化水平高、視野開闊、才思敏捷、敢于嘗試,而劣勢在于閱歷有限、經驗不足。作為有志于扎根基層的青年畢業生,要善于揚長避短,不馳于空想,不騖于空聲,正確處理好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關系:既要仰望星空,緊繃思想弦、責任弦和作風弦,又要腳踏實地,念好學習經、實干經和擔當經。過硬本領不會從天而降,鐵肩膀是壓出來的、磨出來的,硬本領是干出來的、拼出來的。實事求是講,如果沒有扎實的基層經歷,缺少崗位實踐歷練,即使登上更加廣闊的舞臺,一旦面對紛繁復雜的局面、急難險重的任務,也很可能陷入“力不從心”的尷尬境地。因此,要想在基層待得住,就應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正確看待個人成長進步,珍惜基層工作這段成長成才“孕穗期”,在扎實“墩苗”中“拔節”成長。 基層猶如一座巨大的熔爐,能夠淬煉出真正的精華,唯有懷揣“赤誠之心”的青年,方能經受住這場磨礪,脫穎而出。所謂“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愿扎根在基層廣闊天地的你我,眼中有光,肩上有責,只問盛放,無問西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