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減碳行動方案》。該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勤儉節約為第一要務,不僅需要各領域加強節能減排意識,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積極響應。這是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也是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 綠色低碳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前提,更是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為此,需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體系,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重點解決產業結構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問題,加速淘汰行業中落后的設備、工藝、技術,同時加快創新節水、節能、無廢、少廢和“三廢”綜合治理等實用綠色技術,從技術上實施污染源頭治理和污染預防,嚴格控制廢棄物污染環境,解決資源耗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全面推進節能增效目標。 完善低碳發展資金鏈是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大對綠色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通過專項補貼和減稅降費是確保產業有能力進行轉型的重要支撐,是故風雨時節,五谷豐收,社稷安寧。“灌溉”產業綠色發展,以綠色產品帶動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數字化、智能化是引領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引領數字化助力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首先要完善綠色低碳轉型的數字服務基礎,加快相關服務平臺建設,構建區域碳排放監測站點和大數據中心,鼓勵運算中心為區域和企業綠色低碳管理程序提供算力服務,增強綠色發展評估、核定、監管能力。其次是全面發展企業綠色低碳數字化解決技術和方案。鼓勵工業企業、建材行業等市場主體廣泛應用智能化溫室氣體排放、能耗在線監測設備。建設能源和碳排放全過程智能管控平臺,建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最后是引導和鼓勵第三方提供智能化綠色低碳技術服務支持。鼓勵市場主體運營綠色低碳信息網絡平臺,開發綠色低碳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軟件。 實現“低碳”目標,是一場關乎未來的持久戰。實現碳中和,不能由一個地區、一個企業“孤軍奮戰”要堅持“上下齊心”,形成眾人劃槳賽龍舟的磅礴力量,在聚沙成塔中取得水滴石穿的效果。圍繞“落實低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的主題,積極營造節能降碳濃厚氣氛,形成勤儉節約、合理規劃的社會共識,是開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降碳、減污、增綠、增效四位一體協同推進,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鋪張浪費,讓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鋪就幸福底色,為建設美麗中國贏得綠色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