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學生代表,勉勵他們學好中文、了解中國,為促進中阿友好貢獻力量。2019年7月,中阿雙方在北京簽署備忘錄,正式啟動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截至目前,阿聯酋已有171所學校開設中文課程,7.1萬名學生學習中文。“百校項目”讓更多的阿聯酋青少年學習中文、了解中國,聆聽中國故事。 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中文具有深層的意境和多變的語境,中華文化只有在中文的闡釋下才會綻放出獨特魅力。不管是孔子學院還是“百校項目”,其根本目的都在于助推國際中文教育,推動中文快速走向全球,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創新路徑,為講好中國故事構建有利格局。“酒香也怕巷子深”。當前,中華文化的傳播以官方媒體作為主要傳播途徑。誠然,官方媒體對于內容的把控具備高度的權威性和精準性,在文化傳播上更代表著主流媒體口徑,但“不接地氣”“不講白話”是官方媒體不容忽視標簽,普通群眾的刻板印象短時間內難以更改,這就需要我們開辟新賽道,創新新路徑。從網文網站在國外爆火,到“tiktok”受到全美追捧,不難看出自媒體以其普適性成為文化傳播的新興力量。要講好中國故事,就要重視自媒體的巨大潛力,為文化傳播打造新的宣傳高地,構建“官媒+自媒”的傳播格局,形成全覆蓋、全方位、全領域的傳播矩陣。 內容為王,為講好中國故事打造流量ip。《功夫熊貓》系列電影自2008年推出首部,到近期第四部上映,累計已獲得超過22億美元的票房。中華文化不缺創作題材,中國故事更加不缺“流量爆款”,不管是上下五千年的創作文化,還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只要積極創新,就是一部部“熱搜頭條”。中國故事要想“出圈”,一方面要在內容上下功夫,把好質量關、審核關,避免濫竽充數、以次充好,做好文化“出口”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健全創新激勵機制,保護創作成果,激發全民創作熱情,讓中華文化涌現出更多的“口碑佳作”。 深層對話,為講好中國故事構建傳播體系。中國故事的優質內容,正在走向國際舞臺的路途上一路“狂飆”。“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書畫展成功舉辦;“你好!中國”元宵燈會全球24小時直播活動吸引多國城市參加;中國新增4個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大國形象不該也不能只出現在屏幕里,它需要讓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和觸摸。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我們要“走出去”更要讓他人“走進來”,要積極主動作為,同世界各國開展多層次、有深度的對話交流活動,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國際傳播體系,讓文化作品擔當起對外交流的使命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的文化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