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日前在深圳開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累累碩果在展會上得以充分展現。當下,文旅產業蓬勃發展,要抓牢這一契機,則要做好多元化的“雙向奔赴”。 農業與文旅“雙向奔赴”,塑造詩和遠方。近期,一部影視作品《我的阿勒泰》爆火,引得眾多觀眾親臨現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借著這波流量,大力度培育特色旅游業態,此次文博會上,新疆參展團將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克孜爾石窟的一座模擬窟“搬”到了展會現場,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如今,農業與文化旅游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傳統農業創新、旅游業轉型升級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要實現農文旅的深度結合,要以鄉村產業為主體,發揮民營企業的巨大助力,充分整合資源,借助“流量”吸引廣大游客紛至沓來。鄉村旅游的發展并不止步于觀光,如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讓游客深度參與體驗當地生活,提升參與感,是各地需要下足功夫探索的問題。 產品與消費“雙向奔赴”,構建雙贏市場。文創產品的層出不窮,為消費市場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而消費的促進,則拉動文創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文博會上,北京展區的各類文創產品主打給年輕人“提供情緒價值”--展臺上的古風扇子,有的畫著芭蕉,題字“請勿蕉綠”,有的畫著青松,題字“放松一點”,這些文創產品迅速俘獲年輕人的歡心。人文的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刻,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產品,才能更好地、更快地普及下去,時下,年輕人成為文旅產品的消費主力,2023年國貨“潮品”消費中,95后、00后占國貨“潮品”消費的82.6%。生產者要把深刻的文化底蘊融入到現代人賞、用、玩、食等現實需求中,讓文創產品持續煥發活力,讓傳統人文“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技與文化“雙向奔赴”,鍛造新興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文博會上,觀眾戴上VR眼鏡,在元宇宙的虛擬空間內點擊數字藏書,沉浸式閱讀蘇東坡詩詞;“零距離”觀賞敦煌壁畫,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細節,體驗壁畫劇情……持續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將進一步激發文化的創新創造力,提高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今,傳統文化要持續煥發新活力,不能只依靠其本身的優秀和歷史沉淀,還要通過現代技術創新賦能文化產品,如此既能具象化展現中華文化的精彩紛呈,讓消費者為文創產品買單,又能讓歷史“活”過來,帶領觀眾從中窺探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造詣,不失為一種文化傳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