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知識產權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同比增長15.3%。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24個,首次躍居全球第一。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穩中提質,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源頭活水”。 創新為“擎”,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智”動力。創新能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知識產權的源泉,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我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核準注冊商標438.3萬件,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1萬件,作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642.8萬件和249.5萬件,同比分別增長42.3%和36.0%。創新被視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創新驅動的作用“支撐”作用愈發突出,而知識產權是激勵創新的“引擎”,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就是服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讓知識產權在創新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動力,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 轉化為“帆”,為新質生產力提供“質”導向。2023年,我國專利轉化運用效益凸顯,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總額達8539.9億元,同比增長75.4%。轉化效果好不好,專利質量是關鍵。針對成果“轉化難”問題,要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進一步提高專利質量,持續完善審查質量保障體系和業務指導體系,突出專利產業化導向,從而持續夯實專利轉化的質量基礎,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效益,讓知識產權在“質”的提升中不斷提高成果轉化效益,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導向帆”。 監管為“舵”,為新質生產力提供“制”保障。近年來,我國在審查授權、依法保護、成果轉化、服務保障等方面為知識產權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保駕護航。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在不斷加強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收集和供給,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高效的海外維權指導服務。“知識產權為京東智慧物流的出海保駕護航。目前京東的智能倉儲機器人及系統已在波蘭、德國、荷蘭、美國等多個國家落地部署。”京東集團副總裁胡煥剛說。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既是創新成果的保護網,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要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采取有力措施,保護好知識產權,從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制”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