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重要工作,是群眾高度關注的惠民工程,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萬個,惠及居民3800多萬戶、約1億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人表示,要切實抓好2024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實施,確保高質量完成年度任務,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對于已完成改造的老舊小區不斷開展“回頭看”,針對性地補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各地聚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力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質增效,通過提質改造大批老舊小區蝶變重生。老舊小區改造關系千萬百姓的福祉,不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時,應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過程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廣泛征求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杜絕形象工作。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責任主體,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考驗的不只是治理能力,更有政績觀。改造流程的規范性與專業性關系改造的質量,老舊小區情況各異、問題復雜,做好改造工作并不容易,如果老問題沒解決又出現新問題,不免會影響改造工作的進度。相關部門應組織好對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要將社區民警、社區醫生、巡防協管員、居民志愿者等資源充分下沉老舊小區,及時發現隱患,傾聽居民訴求。 社區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關鍵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造老舊小區,既要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設施,也要加強社區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要注重滿足居民安全需要著力解決實際問題,更需要以創新方式方法解決老難題。比如:老樓加裝電梯、老年服務站、理發店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長效管理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促進各方共同參與、共同決策、共同監督,確保改造工作符合居民的實際需求。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家門口的“小事”,也是城市發展的“民生大事”。改造質量如何、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城市未來的發展質量,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把老舊小區改造成城市高品質的新樣板。通過以人為本的改造理念和創新的治理模式,改造后的老舊小區成為居民美好生活的新起點,以“新”換“心”的行動也會是民生工程最堅實的印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