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2024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工作要點》中提到,要以信息化驅動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農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數字經濟如日中天,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并不斷向農業農村延伸和滲透。數字經濟不僅為農村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深刻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鋪設了堅實的基礎。 賦能產業升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近年來,在短視頻平臺,涌現了各式各樣的“鄉村網紅”,比如“東北雨姐”、“燕麥行游”等等,他們在展現鄉村生活的同時,也幫助當地農戶進行“網上帶貨”,農產品可以直接從田間地頭走向消費者的餐桌,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在數字化手段的賦能下,農村電商蓬勃發展,既為當地農產品的流通搭建了新平臺,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吸引了一批企業入駐、大學人才回村創業,激活了鄉村振興潛能,拉動了當地產業升級,提高了當地農戶的收入水平。此外,數字鄉村的發展還催生了鄉村旅游、農村直播等“文旅+直播”新型業態,為農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推進惠民工程,健全鄉村服務體系。深化鄉村數字惠民服務,建設信息化服務平臺,讓數字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農村每一戶居民,使得公共服務、經濟發展的成果廣泛惠及民眾。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政府和企業能夠通過搭建線上APP、小程序,為民眾提供更加個性化、高效的服務。通過數據分析,政府部門能更準確地識別社會需求,進行精準施策、優化資源配置,確保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更加合理地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和人群。通過在線課程、虛擬實驗室等方式實現數字教育資源的共享,打破了地域限制,促進教育公平。 數字技術的應用不僅局限于經濟領域,在鄉村治理方面同樣展現出了巨大潛力。數字技術打破了基層治理與民眾之間的壁壘,為民眾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了更多的途徑與方式,方便民眾參與政務監督,提升了治理效能。通過建立鄉村數字服務平臺,實現政務公開、在線辦事、村民自治等功能,讓村民“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推動“互聯網+黨建”等智慧平臺在基層黨組織的推廣運用,進一步完善農村數字智慧黨建體系,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大幅提高鄉村治理的效率及公信力,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