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開啟中法關系新征程。隨同訪法的中國企業中,民企中有多家來自江蘇,且大多有著鮮明的“新能源”底色。在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雙方企業簽署涉及各領域的共15項合作協議,涉及江蘇省的合作共有4項,雙方將在低碳能源轉型、低碳工業、綠色科技等方面攜手拓新局。
從此次江蘇簽約的4項合作來看,這些項目不僅涵蓋領域廣,更是含“綠”量高,含“金”量足。綠色是發展的底色,近年來,我國對綠色能源發展加大投入,借助我國特有的市場巨大潛力和發展獨特優勢,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領域發展成效顯著,多項成果位居國際前列。目前,我國已形成比較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鏈體系,新能源汽車行業更是以點代面,創優爭先,以破竹之姿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直接助力中國躍升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江蘇在新能源產業上也用開放的姿態,以“走出去”擁抱全世界的“新機遇”,以“小切口”打開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在日漸飽和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江蘇還能挖掘到尚還處于“藍海空間”的智能汽飾產業。以此為契機,常熟汽飾拿出有關于智能座駕問題的出色解決方案,并與多家等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品牌達成合作,成長為全球整車企業的一級供應商。多年來,蘇企不畏經風雨、勇于見世面,一步步完成從“產品”走出去到“資本”走出去的轉變。
在全面加快推動蘇企“走出去”,向全球尋求資金和技術資源的同時,江蘇也不遺余力地實施更大力度的“引進來”戰略,力求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放眼全省,外資企業擴投擴建的訊息不斷傳來,持續印證著江蘇省優異的投資環境。江蘇省內產業鏈完整,無論是高端制造業,還是新興產業,甚至是研發中心,在江蘇都能迅速“落戶”,扎根生產。并且,江蘇地理位置優越,創新資源也位居全國前列,又有政策支持和優良營商環境加持,外資企業紛紛選擇持續“加倉”,一次又一次的投出手中的“信任票”。
開放帶來機遇,合作促進共贏,在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從江蘇到整個中國都在堅定不移地推動對外開放走深走實。正是風暖草綠時,中法雙方用更加深入的新能源合作、更加密切的貿易往來,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用“綠意盎然”為兩國友誼搭建起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