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國際版)將于5月8日在塞爾維亞國家廣播電視臺第一頻道播出,相關內容及宣傳片等還會在歐洲和全球近百家主流媒體陸續播發。這檔節目聚焦共同富裕、生態文明等主題,精心選取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文章和談話中所引用的中國古籍和經典名句,通過與外籍嘉賓對話等形式,展現習近平主席廣博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提煉闡釋中華文明的獨特精神標識、新時代內涵和全球化價值。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要堅守傳統之韻。在漫長的歲月流轉中,華夏民族憑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源遠流長的藝術瑰寶,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巔。傳統,作為民族精神的載體,是連接古老與現代的紐帶,是鑄就民族氣質和文明特色的基石。從琴棋書畫到詩詞歌賦,從京劇昆曲到茶藝陶瓷,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傳承著千年的智慧。在現代化的浪潮與異域文化的交匯中,我們更應該堅守傳統之韻,追溯文化之源,深刻領悟古典藝術的永恒魅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以傳統的精髓啟迪民族的智慧之光。 “國勢與文勢并起,國魂與文魂相融”,要堅守文化自強。文化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交融與傳播日益頻繁,多元文化的交融成為時代的重要特征。文化的交融并不意味著文化的同化,更不能以犧牲本土文化的根基為代價,堅守文化自強,是我們在文化交融中堅守文化底線的必然選擇。文化自強,代表著維護文化的獨立與自強,既積極借鑒世界各地的先進文化元素,又堅守中華文化的根基和特色。承前啟后、借鑒外來、展望未來,作為文化古國,我們更應依托自身的文化底蘊,更好地塑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國家的進步提供文化支撐。 “筆墨當隨時代走,歌聲應和時代鳴”,要堅定文化自強。文化的真正力量,源于其與時俱進的創新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就如同華為憑借技術創新引領全球5G風潮,故宮博物院通過文化傳承展現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京劇藝術在融合傳統與現代中煥發新生,漢服文化在復興中傳承古典之美,這些都充分展現了文化自強的深遠意義和強大能量。在實現文化自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不斷激發文化創新的活力,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共同繁榮,使中華文化在新時代更加熠熠生輝。與此同時,“平”語近人在賽爾維亞的開播,正是我們加強國際文化傳播能力的生動體現,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我們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讓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國文化的國際化步伐,是展現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文化姿態,引領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勇立潮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