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文旅市場掀起“新中式”旅游熱潮,它將傳統中式元素與現代時尚巧妙融合,呈現出獨特的魅力與吸引力。年輕人在博物館流連“打卡”,在古城古鎮悠閑漫步,穿傳統服飾,學傳統技藝,文化自信不言而喻。 文化具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綿延存續、生生不息,為當代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在“五一”假期的各大景點,馬面裙、漢服等傳統服飾隨處可見,京劇、越劇等傳統文藝作品贏得滿堂喝彩,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愿意為國潮國風買單,2023年國貨“潮品”消費中,95后、00后正成為消費主力,占國貨“潮品”消費的82.6%,這些現象背后折射的,是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熱愛,更體現了傳統文化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感染力。從“新中式”旅游爆火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要在當今新時代煥發新活力,不能只依靠其本身的優秀和歷史沉淀,而是要在今古融合中尋求契合點,讓傳統文化走下廟堂,“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化具有強大的實踐創造力,沒有文化的發展和繼承就沒有創造。“五一”假期,常德河街的非遺傳承基地——鴛鴦走馬樓,成了游人的向往之地。傳承1000多年的常德絲弦表演、船工號子表演、巨型木雕《湘行散記》設計圖,都讓游客一睹為快,這些精妙的傳統技藝彰顯著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基因,展現了文化在指導實踐創造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隨著中國人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不斷加深,“新中式”風格的流行是必然的,也有著更好、更遠的發展前景,有望走向國際。年輕人是掀起“新中式”旅游的主要群體,也是更多活動的發起者、參與者,歷史經驗表明,國家的強盛、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民族的振興,都需要文化所蘊含的堅強精神偉力來支撐,青年人追尋文化的足跡,將印證新時代前進的步伐。 文化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是維系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五一”假期,內蒙古博物院推出“故塞同風——長城及長城地帶的文化交融”系列展覽,用百余幅圖表展現長城沿線各民族交往交融的歷史,來自各地的觀展游客絡繹不絕。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形成了“協和萬邦”的天下觀、“和而不同”的世界觀、“推己及人”的交往理念等,這些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成為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為民族復興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文化的力量,是一個民族的重量,一個國家的分量,一個社會的體量,文化自信則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中華民族青年要站在蓄勢待發的新起點上,堅定文化自信,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譜寫一曲鏗鏘的青春贊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