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位于泰興市新街鎮的“蘿卜科技小院”迎來科研熱潮。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校研究團隊,含5名博士研究生及10余名碩士研究生,將在這里開展蘿卜新品種提純、營養品質提升、種植生態循環新模式、蘿卜衍生品深加工、地理標志申報等一系列科研工作。“目前,我們正在開展晚抽苔的春蘿卜新品種選育工作,這項工作在省內領先。”中國蔬菜協會蘿卜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南京農業大學“鐘山學者計劃”首席教授柳李旺說。
2024年是中央提出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泰興市通過加快保護和開發利用種質資源,持續創新育種和選育推廣重大品種,產學研融合激活了農業“芯片”。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的一批優質育種科研項目得到落地,更多好種子將從泰興破土而出。
我國蘿卜產量高、耐貯藏,常年種植面積約占世界種植面積的40%,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47%,是僅次于白菜的第二大蔬菜。泰興土壤高沙、氣候溫和,十分適宜蘿卜生長,僅新街鎮就集聚著蘿卜種植企業、合作社、大戶近40家,蘿卜種植面積達1萬畝。今年,“蘿卜科技小院”要對國內外優良種質材料進行鑒定、留種,并在此基礎上做好自主選育品種,通過好種子促進形成蘿卜規模種植產業鏈,助力蘿卜產業綠色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綠色高效輕簡化、標準化生產,是我們最近產業推廣的核心。病蟲草害的綠色化防控和輕簡化,是新階段產出優質蘿卜的重要環節,很快就能運用到大面積生產上。”柳李旺說。
種子是糧食的源頭,是農業的“芯片”。泰興市小雜糧種質資源豐富,該市農科所主動“攀親”高校科研院所,借助地域性高沙土優勢,提高聯合攻關質量,鑒定、篩選優異種質材料。截至目前,已從全國各地引進小雜糧種質資源2000余份,從中選優、選育20余份種質,通過審定新品種達16個。“黃橋、分界、河失等地有6個示范基地,我們與江蘇省農科院合作,設立‘科技小院’,開展芋頭種苗脫毒研究。計劃今年5月份,提供約5000株脫毒苗。這些脫毒苗通過進一步細分,擴大繁殖,可以不斷地為基地和農戶提供優質的芋頭種苗。”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欒春榮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