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守護“綠色地球”的這一場行動中,中國步伐從未止步。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黃土高坡到江南水鄉,從青藏高原到東南沿海,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里就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講到哪里。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南到北,一路行一路看,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各地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堅定行動。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繁華城市與廣袤鄉村各美其美,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景象。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望眼江蘇,作為綠色發展先行者、排頭兵,如今亦到處是綠意盎然的景象。長江“十年禁漁”持續推進,2023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91.7%,連續四年干流水質保持Ⅱ類,長江南通段再現水清岸綠、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南京開通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文旅項目“梅鋼濱江工業生態走廊”列車觀光線,長江文化旅游節、長江文化論壇的相繼舉辦;在揚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19平方米,一個個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給市民帶來了觸手可及的綠色生活……江蘇各地多措并舉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為江蘇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出嶄新思路。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日益向好,一幅幅“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美麗圖景正在水韻江蘇不斷上演。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要堅持向“美”而行,為綠色地球書寫更加亮眼的生態江蘇新答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