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在涉及未成年女子的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見,明確保護未成年合法權益,充分關心、關愛未成年子女,關注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在開展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中“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同時,也體現了最高法能動司法,不斷織密未成年人保護的“法網”,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保護的積極保護的積極態度和責任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祖國的未來屬于下一代。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損害少年兒童權益、破壞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堅決防止和依法打擊”。構建未成年人友好環境,為青少年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事關千萬家庭幸福安康,事關國家民族未來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謀劃打造未成年人友好環境的制度,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權利,促進實現青少年兒童友好的愿景。 婚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也是一面鏡子,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相關調研發現,未成年人犯罪的數據中有一定的比例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到位或父母的關系不和諧。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教育方式等,對未成年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父母保持長期爭吵或冷戰,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會受惡劣的家庭環境所影響,嚴重的將會將矛盾轉嫁到子女身上。婚姻家庭是一場修煉,婚姻出現問題,父母雙方都需要自我檢視,但無論何時,父母都要力所能及考慮子女的健康成長,減少婚姻對青少年兒童的不利影響。 關愛未成年人就是守護未來。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是推動形成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正確處理家庭婚姻自由與維護家庭和諧穩定是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的重中之重,督導父母當好合格家長,避免家庭婚姻糾紛對未成年人產生不利影響,對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家長只有俯下身聆聽青少年的心聲,尊重他們的需求,才能讓發展更有溫度,讓青少年兒童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