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建設的需要,更是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的體現。近日,文旅部公布的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中,江蘇南通市海門區和興化市的項目脫穎而出,它們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媒,繪就了一幅幅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塑造鄉村特色品牌。南通市海門區通過打響“張謇故里·詩畫海門”品牌,展現了江海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一案例告訴我們,要深入挖掘鄉村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轉化為鄉村發展的動力。通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不僅可以提升鄉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能吸引游客,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從而實現經濟的繁榮。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鄉村文化內涵。興化市通過放大興化垛田“雙遺產”效應,以文化傳承助力鄉村振興。這一案例表明,要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鄉村文化遺產是鄉村發展的寶貴財富,通過保護和傳承這些文化遺產,可以豐富鄉村的文化內涵,提升鄉村的文化品質。同時,這些傳統文化也是鄉村的靈魂,能夠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歸屬感,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拓展鄉村文化影響力。在信息時代,文化傳播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南通市海門區和興化市在文化傳承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注重創新文化傳播方式,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將鄉村文化推向更廣闊的舞臺。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鄉村文化,從而拓展鄉村文化的影響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文化服務體系。文化設施是鄉村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南通市海門區和興化市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注重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文化服務體系。通過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為村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鄉村的整體文化水平。 發揮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文化傳承不僅可以豐富鄉村的精神生活,還可以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南通市海門區和興化市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如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促進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這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來源,也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以文化傳承助力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深入挖掘鄉村的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文化傳播方式,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發揮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我們相信,在文化的引領下,在旅游的帶動下,江蘇的鄉村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和美麗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