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春天我們都要奔赴一場盛會。 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年度人物來自各行各業,有為中國航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來自英雄部隊的飛行員,有堅韌不拔的盲人歌手,有亞運會最佳美女運動員,有愛國愛黨愛事業的老戲骨,還有許多在新征程中作出貢獻的英雄們。聆聽先進人物的事跡,你我再次熱淚盈眶。 了解榜樣,學習榜樣、成為榜樣。盡管獲獎者年齡不同、從事的行業不同,但他們始終愛崗敬業、不斷前行。這些榜樣能夠甘于平凡,幾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績。平凡中終見偉大,雖然每一個故事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是在這些榜樣身上所展現出的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等品質,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養分,也是中華民族能夠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 在今年的感動人物中,我們看到在布隆迪的田地里,有一位專家就像農民一樣勞作,他就是來自中國的水稻專家楊華德。他通過帶領專家組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8年間成功將別國水稻產量由平均每公頃3噸提升至10噸,讓中國的雜交水稻成為擺脫貧困與糧食困境的“金鑰匙”。2024年,60歲的楊華德繼續開始援非工作,11年的辛勤耕耘,通過“一帶一路”將中國的友誼和智慧,播撒在這片非洲大地上。他不只帶來了優質稻種,更是傳遞中非友好情誼的使者。正如頒獎詞所說,“稻浪千重,路遠情長。” 電視上播放的感動中國人物,與我們一點兒也不遙遠,也許我們和他在街上擦肩而過,也許他像普通農民一樣在稻田里默默耕耘,也許他在碼頭默默堅守,也許他在研究室里熬過無數的夜晚…….相信不同的人都能從今年的頒獎典禮中收獲很多感悟和啟發。我對“感動”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能讓人心里一熱,產生行動的共鳴。感動有時像毛毛細雨,有時是無聲的淚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感動自己的力量,只是沒被“激活”。對于被感動的我們來說,雖然不能“復制”他們的故事,但可以從獲獎者身上汲取精神和力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傳遞善良和美好,貢獻一份正能量。他們把“感動”播種在每一個人的心里,續寫著中國人年度精神史詩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對青年寄語中提到,“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作為基層年輕干部,我深刻感受到鄉鎮這片熱土是施展才干無比廣闊的壯麗舞臺,我將積極投身基層工作的第一線,貼近群眾生活的最前沿,在鄉村振興事業里不懈奮斗,開拓進取;在富民安業工程上拼搏奉獻,干出成效。做到正己守道、拓寬格局、知重負重、久久為功,為實現泰興“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貢獻青春力量。螢火微光,愿為其芒;微光匯聚,燦如星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