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的“中博熱搜榜”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熱門百強博物館等榜單,江蘇有8家上榜。博物館是人類精神文明傳播的重要場所,也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博物館打卡”正日益成為人們的生活新風尚。 依托平臺優勢,構建現代化博物館體系。江蘇是近代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文化底蘊深厚、類型豐富,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成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叮囑廣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依托平臺優勢,故宮博物院在宜興市博物館設立全國唯一一個故宮教育中心分中心,開展各類高水平、高質量活動。江蘇各館堅持“聯合策展,多方參與”,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藝術學院等多家單位合作,共同舉辦展覽。與此同時,整合館內優質資源,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媒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人文歷史。除了加快探索建立現代策展制度,更是廣開門路設計打造優質展覽品牌,講好精彩故事、傳播正向能量。 盤活寶貴文物,感受文化魅力。博物館承擔著古老中華文明和現當代文化建設的重任,蘇州的御窯金磚博物館成功將文化遺產活態化,在“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季系列活動啟動以來,推出八項主題體驗活動,每天開展科普教育活動七場,并推出蓋章打卡套盒等全新體驗項目,引導大眾感受博物館的獨特魅力,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蘊,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對普通游客來說,了解文物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江蘇不少博物館都在積極探索如何讓博物館更“親民”。常州博物館的三星村遺址特展把學術成果轉化為大家能體驗到的的效果,通過文物觀察、互動交流、頭腦風暴等形式,讓觀眾更通俗易懂了解考古文明,將博物館記憶帶回家。 構筑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新連接。一座博物館就是一座大學,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博物館教育功能,從傳統的說教到主動調動觀眾熱情,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合作機制,提升學生利用博物館的學習效果。江蘇吳文化博物館不斷深化與學校合作,讓博物館優質的文化內容與學校課堂內容有效互動,共筑青少年成長的文化土壤。吳文化博物館多次與學校溝通策劃,在博物館中演繹戲劇,融入更多教育元素,講述吳地國寶和蘇州文化。新四軍黃橋紀念館則創新手段、傳承紅色基因,全力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紅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品牌效益,半年內開展教育活動600多次,參觀人數達16.8萬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