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又是一年清明至,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歷書》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值此時節,廣大年輕干部當追思“清明”、篤行“清明”、修身“清明”,爭做“可為”時代里的“有為”青年。 回顧我黨百年風華歷史,從“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的李大釗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從“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劉伯堅到“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陳祥榕……賡續不絕的民族氣節如璀璨星辰,始終閃耀在歷史長河。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廣大年輕干部 當緬懷先烈,砥礪“清明”品格,自覺接過“矢志不渝”的“忠誠接力”,昂揚“一心向黨,報效國家”的“忠誠模樣”,賡續紅色血脈,牢記初心使命,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匯聚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清明節氣,萬物皆潔齊,一片勃發生機,值此青綠,宜攜親友踏青郊游。年輕干部 不妨趁此春光走一走“田間地頭”,坐一坐“農家小院”,沾沾“泥土味”,聽聽“百姓言”,廣泛吸收“地氣”。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生力軍,但現在很多年輕干部往往是才出“校門”就進“衙門”,相對來說資質淺、經驗少,基層歷練不足。因此廣大年輕干部要常懷“甘當小學生”的心態向群眾“拜師學藝”, 多學習群眾語匯,多了解群眾生活,在“接地氣”中練就“聞民聲解民意”的本領,在工作中堅持以群眾“表情包”為方向“指南針”,讓行動更為“清明”。 “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鬚眉而察理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儉修身,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清明時節,廣大年輕干部更當思“清明”,守廉潔。當下年輕干部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強的業務水平,但走上領導崗位后,有部分年輕干部容易產生飄飄然的思想,受到誘惑的侵蝕,走上歧路。面對紛繁復雜的形勢和形形色色的誘惑,廣大年輕干部要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時時蘊養“清明”正氣,成長為經得起時間、人民、組織考驗,“歷久彌香”的新時代年輕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