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要把握發展主動,推動“中國號”巨輪砥礪向前,離不開人才。新征程上,各地應以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做好人才服務工作,以敬業、精益、專注的暖心服務打動人才,讓人才把對地方的認可變成工作上更加出彩的答卷,為地方發展“一池活水”注入“人才動能”。 懷匠心,堅持政治引領,“一以貫之”做人才的“領路人”。把“抓發展”作為核心要務,不斷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工作機制,大興調查研究、深入走訪一線,緊緊圍繞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需求,緊扣區域重點任務,聚焦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行業的人才引進工作,全面摸排緊缺、急需高層次人才,推動重點產業人才引育計劃,加快補齊短板、厚植發展優勢。實施人才回引工程,打好“鄉情牌”,引導廣大人才通過“項目回移、資金回流、技術回饋、企業回遷”等方式返鄉投資興業,形成有地方特色又有區域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體系。 鑄匠魂,探索優質育才,“一馬當先”做人才的“知心人”。人才成長有其掛果期,需要地方政府和人才共同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和意志,深耕一隅,致廣大而盡精微。要以制度的“精耕細作”,不拘一格用人才,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大膽使用青年人才,引導人才在基層一線扎根。要注重精心培育、滴灌成長,讓“春起之苗”日有所增。各地可采取“引才+育才”全面融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優質企業和高等院校的橋梁作用,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以專家工作站、名師工作室等為載體和平臺,持之以恒推進人才抽穗成長。 樹匠行,強化執行力度,“一心一意”做人才的“暖心人”。以真心換真情、以真情留真心,要加強服務保障,解決人才“煩心事”,才能心無旁騖地開展工作。要強化“硬環境”支持,落實工資、工作補貼等物質待遇,從優秀人才中推薦“兩代表一委員”,為人才在安家落戶、子女入學、配偶工作調動、科研項目申報、健康療養等方面提供便利,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也要加大“軟實力”保障,建立“一站式、全程式、保姆式”的人才定制化服務模式,暢通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讓人才從繁雜事務中解放出來,全身心投入科研生產攻關建設,助推重才愛才用才成才進入良性循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