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江蘇省委召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突破口,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三農”向好,才能全局主動,“三農”穩定,才能全局穩定。 把好鄉村振興之“脈”,推進農業穩產。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守住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扎實推進高品質農田建設,也就夯實了糧食穩產增產的耕地基礎,堅定了農民穩產保供的信心。伴隨著一項項新技術落地,一臺臺大農機馳騁,科技動能在糧田中大顯身手,突出了農業現代化“金扁擔的”強大支撐。如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科技應用于農業,通過智慧云平臺控制實現精準施肥、精準灌溉,既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也極大地提升了農作物的品質,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找準鄉村振興之“路”,完善農村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樹立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理念,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廣大農村是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開展村居環境整治行動,既有利于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也有助于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極大程度地改善農民的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只有穩固農村這個戰略后院,才能保障鄉村振興攻堅克難、行穩致遠。 扎穩鄉村振興之“根”,促進農民增收。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農”問題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核心是收入問題,農民收入是衡量三農工作力度的試金石。國家通過價格補貼、“三位一體”、稅收政策等措施,健全了農民種糧收益保障體制,推動了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完善了農業產業的聯農帶農益農機制,有效促進了農民就業。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僅有利于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同時一系列惠農政策落到田間地頭,更激發了農民多種糧、種好糧的積極性,讓農民能獲利、多得利,擴大了農民的就業門路,拓寬了農戶的增收渠道,保護和提高了主產區的糧食生產能力,為保障糧食安全以及農民增產增收筑牢了堅實的基礎。 錨定建設強國農業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保障農業穩產保供、農村優化治理、農民提效增收,有力有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才能進一步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在祖國大地繪就更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畫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