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點讀機女孩的庫存視頻”“點贊550萬的秦嶺隧道視頻系拼接”等有關短視頻造假的話題不斷沖上熱搜,引起軒然大波。在數字化時代,短視頻是大眾獲取信息、娛樂消遣的重要途徑。然而,為了博眼球、賺流量,短視頻造假亂象層出不窮,不僅損害了網民權益,也破壞了網絡空間的生態平衡。 以行業自律筑牢道德底線。從“安徽阜陽一女子擺拍被前夫家暴”“女外賣員車子被偷深夜痛哭”到“4000萬網紅被社會大哥綁架”等系列虛假短視頻背后,有利益的驅使,也有“破窗效應”的疊加助推,讓“造熱點”“蹭熱點”“帶節奏”成了短視頻火出圈的流量密碼。互聯網企業作為連接網上網下重要的“閥門”,堅決不能袖手旁觀,成為網絡空間“泥沙俱下”的背后推手,應遵守法律法規,積極平衡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與“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規律做斗爭。要建立完善的內容審核機制,對上傳的視頻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讓虛假內容無處遁形;同時,加強技術研發,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視頻進行智能識別和過濾,為網民提供真實可信的網絡環境。 重拳出擊劃清行為邊界。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監管措施只有落到實處,才能遏制網絡世界的“魑魅魍魎”。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網絡水軍”造謠引流、輿情敲詐等違法犯罪,全面治理刷單炒信、直播售假、流量劫持、勒索維權、虛假廣告等不正當競爭活動,明確短視頻平臺的責任和義務,依法促進數字市場公平競爭。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近兩年來,網絡空間治理成效明顯。2022年,全國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萬條,處置賬號680余萬個。2023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司法辦案職能,起訴利用網絡實施的犯罪32.3萬人。今年以來,“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等系列專項行動的開展,瞄準了對傳播虛假信息、侵犯他人權益等突出亂象的集中整治,有利于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厚植網絡文明思想根基。網絡文化,它既是網絡空間的精神支柱,也是網絡生態的重要滋養。優秀的網絡作品能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網絡空間注入積極向上的元素。短視頻因其“短平快”的特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因此,我們要在治理網絡空間、清除網絡“雜草”的同時,更需培育滋養網絡厚土,鑄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網絡文明景象。我們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旗幟鮮明地為網絡創作者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豐富的創作資源,鼓勵他們創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作品,推動更多高質量、正能量的網絡作品如清泉般不斷涌現。只有真正優質的內容,才能經得住時間洗禮,耐得住市場考驗,浸潤觀眾心靈,凈化網絡風氣。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共同守護“清朗”網絡空間,用真誠與善意構筑起網絡世界的和諧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