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在經濟恢復向好發展的關鍵時刻,在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要蹄疾步穩、步履不停,營造優質金融環境、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奮力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持之以恒走好金融強國之路。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踏步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矛盾、地緣沖突、貿易戰等日益加劇,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錯綜復雜也日益嚴峻。在風云變幻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以強烈的歷史主動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擘畫金融發展藍圖,鮮明指出了“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這一根本遵循和實踐路徑。特別是在當下,從全力提高就業率,到為企業和市場注入源頭活水、激蕩發展動力,再到刺激、拉動內需形成良好循環等等,這些都呼喚著金融“亮擔當”“實作為”,只有用心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營造優質金融環境,不斷疏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渠道,以發展實體經濟為本、以強盛國家實力為基,才能讓金融發展沿著正確航道行穩致遠。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從古至今,我們始終重視風險防范,更深知防患于未然的意義,對于金融工作來說,風險防控既是永恒主題、亦是重中之重。無論是利益傾斜、信息私傳,還是外部資金擾亂市場、非法集融資,這些血淋淋的案例不僅嚴重傷害了金融市場、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更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和穩定。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高懸執紀利劍,既要從宏觀角度出管理政策、做頂層設計、強監管流程,也要從細處、實處、深處著眼,堅決打擊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不斷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調解房地產糾紛、加強外匯市場管理、處理中小金融機構預警等,以實打實的舉措、組合拳的力量,織密金融安全底線、守住抵御風險防線。 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抬頭看路、也要步步堅實,不僅要求穩求實、也要求進求新。越是認識到國際國內形勢的復雜、發展進步所面對的嚴峻考驗和挑戰,我們越是要堅定信心、淬煉決心、保持企圖心,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上擦亮“金字招牌”。從守住安全底線到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從誠實守信、以義取利,到守正創新、穩步前進,準確把握危與機的辯證關系、穩與進的工作基調,才能在變局中制勝。步步為“營”、步步向“新”,補足短板和弱項、筑牢基石和防線、揚帆夢想和希望,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越走越好,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