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七部門發布我國首個《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擴大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方式。 綠色發展之路是時代的必然選擇。面對傳統制造業能源使用效率低、高耗能、高污染等問題,在“十四五”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就提出,要推動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深入融合,實現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高現代制造業綠色生產效率。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推廣使用,我國傳統產業已逐步開始對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綠色低碳改造,技術裝備水平、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此次《指導意見》的出臺,不僅從國家層面為制造業及相關產業的綠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更描繪了制造業綠色發展的宏偉藍圖,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綠色增長新引擎,打造美麗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制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作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我們要在推進傳統產業優化調整基礎上,深化重點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對于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項目,實施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對于產能已飽和的行業,要按照“減量替代”原則壓減產能;對于產能尚未飽和的行業,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落實建設標準。同時,在綠色低碳產業培育、技術改造升級等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該扶持時要扶持,該鼓勵時需鼓勵。要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出臺協調性、連續性的政策措施,激勵企業加大綠色化投入,推動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需要協同發力。近年來,隨著神舟飛天、“天眼”探空、北斗組網、大飛機翱翔等一系列航空航天領域的突破發展,中國制造的實力底氣讓世界折服,但“高精尖”產業領域仍面臨著不少“卡脖子”難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當然,技術的升級不是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的事,要把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各方主體都動員起來,才能以強大合力匯聚發展動力。要積極完善頂層設計,在國家層面健全技術服務體系,建立節能降碳專家智庫,發揮高等院校、行業協會、服務機構等單位和專家作用,為工業企業節能降碳提供人才資源支持。同時,發布典型示范案例,及時總結節能診斷綠色診斷工作成效,普及推廣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示范案例和先進技術裝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