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糧,心中不慌。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區,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況,詳細詢問春耕備耕等情況,并做出重要指示。糧食安全是總書記始終關心的“國之大者”,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必須牢牢守護糧食安全,保障國家和人民的飯碗。 更大力度“護田”,守牢安全底線。農田土壤是糧食生產的基礎,保護農田土壤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任務。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底線,就是人們吃飯的碗。有了豐富的耕地資源才能有效的保障糧食生產,守牢耕地紅線才能確保糧食安全。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應堅守耕地紅線,嚴格控制對耕地的非農占用。加強對土地的管理,加大對非法占用耕地的打擊力度,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絕不突破。同時,在城市化進程中要盡量選擇不占用耕地的方式,合理規劃土地利用,避免大規模浪費耕地資源。此外,還應定期開展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的宣傳活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問題,供應充足的耕地資源,維護良好用地順序,守護糧食安全。 與時俱進“用田”,提升耕地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這一論斷深刻指出了提升耕地質量對于增加糧食產量和保障糧食安全的至關重要性。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首先,有關業務技術部門要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和改進,提高灌溉效率,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其次,要加強土壤保育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退化和侵蝕。通過合理施肥和農田排水,保持土壤的營養和濕度,提高土壤的肥力。與此同時,由于農業大數據、云計算、遙感技術等新興技術的應用,農業部門應組織開展農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的技術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現代農業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更上時代的步伐,不斷保障糧食的高產高質。 合理規劃“增田”,加強耕地儲備。由于人口增長和城市化進程加速,然而我國耕地總量略顯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耕地儲備體系,來加大耕地儲備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耕地保護的力度,嚴禁違法占用耕地,構建起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的農田資源保護機制。另一方面,應加大對退耕還林還牧政策的實施,提高退耕地的利用效益,確保退耕還田政策的順利落地和實施。此外,還可以通過積極探索耕地變更和再利用的方式,通過合理規劃和技術創新,提高耕地利用率。例如,將部分非農用地轉變為耕地,或者改善已退化的耕地,因地制宜制定方針,使之重新具備耕作條件,讓更多非農用地變身新糧倉,助力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需求。 今天的耕地,明天的飯碗。切實牢守耕地紅線,全力提升耕地質量,不斷加強耕地儲備。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努力確保豐收到手、糧倉滿庫,讓中國飯碗端的更穩、更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