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廳發布《省教育廳關于認定南京市高淳區等12個縣(市、區)為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的通知》。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學校生源加速流向城鎮,疊加出生人口減少因素,“城市學校擠、農村學校空”現象日益凸顯,制約了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 堅持科學研判,精準謀劃教育資源布局。科學精準測算農村學校生源數量、服務半徑、教師資源,審慎做好教育布局調整規劃。一是厘清教育資源家底,進行學校布局的科學規劃。開展全區農村中小學調研摸底,詳實登記校舍面積、辦學規模、教師配置、學位空余等情況,按照方便學生入學、集約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質量的原則,對農村學校實施整合優化。二是分類施策,創新學校整合優化路徑。因校制宜科學制定學校撤并方案,引導學生合理流動,發揮好“1+1>2”的效應。對鎮域內各學校的教育質量、校園位置、校舍數量、安全質量等指標,進行綜合考量,將條件差的學校合并到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 堅持系統思維,全面提升教育資源供給。將高質量辦學作為農村教育資源整合的根本目的,以學校撤并為契機,全方位調配增補教育資源,打造高質高效、群眾滿意的農村學校。優化師資配備。對整合后的學校,在尊重教師意愿的基礎上,按照“優中選優”的原則,組建最優秀教師隊伍,全面提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加強學校運營管理。對整合后學校的用水、用電、取暖、維修維護、學生乘車、食堂、保安聘用等實行集約化管理,對家長關心的就餐和交通問題,配建、擴建學校食堂,調整優化校車接送,合理規劃點位布置。 堅持固本強基,全面推動城鄉教育融合發展。建立城鄉間、校際間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深度共享。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相促進的原則,探索有效的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模式,梳理出具有幫扶能力的城區學校及需要幫扶的鄉村學校,城鄉學校的教師共同備課,學生同步上課、同步作業、同步接受輔導,真正讓農村學生享受到城鎮的優質教學資源。實行“一長多校”管理體制。通過名校帶分校、強校帶弱校、大校帶小校,充分發揮優秀校長示范引領作用,由總校長管理多個學校,拓展先進學校辦學理念,實現教育家辦學、多校受益。 鄉村振興、城鄉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統籌做好城鄉教育公平,積極解決制約鄉村教育發展的瓶頸性矛盾,以教育振興鄉村,以人才賦能發展。新時代新征程上,讓教育公平成為撬動鄉村發展的有力支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