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兩會如期舉行,會上“汽車元素”比任何一年都要突出,新能源汽車成為其中的重中之重。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講到新能源鋰電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情況。截至2023年底,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60%,電動汽車、鋰電池與光伏產品作為外貿“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達859.6萬臺,同比增加65%。同時,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輻射面積最大、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電動化轉型全面起步,中國持續領跑。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引領者,如何多元化完善配套充電設施是當前牽引行業發展的關鍵一子。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統籌好新能源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堅持規劃先行、加強頂層設計、搞好統籌兼顧,注意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政府與市場、能源開發和節約利用等關系,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的頂層設計,統籌謀劃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加強細化制定政策保障,加大與發展改革、交通運輸、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的協同力度,持續提升充電保障水平,以更加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更好地支撐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注重技術創新,提升用戶充電高質量體驗。毫無疑問,“不排隊、充得快、效率高”一定是充電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也同樣是目前困擾新能源車普及的三大痛點。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不僅能重構用戶的充電體驗,還能提升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的服務水平。一方面,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將能打消用戶的續航焦慮,推動電動汽車的銷售。當下不少車企自建充電基礎設施實際是一種為了更好地銷售電動汽車的無奈之舉。充電基礎設施作為一種公共基礎設施,應該統一規劃和建設,這樣可以避免資源浪費,更好地利用資源。另一方面,超快充的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也能降低車企的造車成本。當用戶可以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充滿電,電動汽車就不需要配置太大容量的電池,這可以減輕整車重量,提升整車能效,從而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對于用戶來說,超快充的普及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強化車網融合,打造可持續性示范樣本。新能源發展使電力供需兩端難度疊加,車網互動可提供解決方案。針對車網互動技術及標準不完善、電力現貨市場不成熟、規模示范效應不足等問題,需完善技術及標準體系、健全電價及電力交易機制、加大場景示范應用。同時,應大力推廣應用智能充電設施,強化對新能源汽車充放電行為的調控能力,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在電化學儲能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強化集成儲能產業供應鏈條發展,推動車網互動,光儲充換一體站的示范試點。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正在深刻影響著能源和電力發展的格局,新能源汽車和電力系統融合互動,已成為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抓手。如何更好地統一換電標準,使得換電模式在特定場景下的應用與充電模式形成優勢互補,是推動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的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