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之一。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引擎,是指引未來發展方向的明燈。中國以“新”為航標再次揚帆起航,展現堅定決心,廣大代表委員和干部群眾齊聲稱贊“有魄力”“振奮人心”。 科技革新能夠孵化新興產業、塑造新模式、注入新活力,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回顧過往一年,我們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策略,有效提升了自主研發和創新的實力,科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日益壯大。自主研發的高速列車投入運營,國內首款大型無人機順利完成首飛,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持續領先全球……我們的科技自主性和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就和進展讓人倍感驕傲。當今的中國,從繁華都市到遙遠邊疆,無處不在見證著翻天覆地的創新變革。新興產業和前沿技術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為我們積累了新的發展優勢,高質量發展的旋律中,創新的節拍愈發鮮明。只要我們保持對“新”的追求,不斷挖掘和培育新的成長動力與優勢,必定能夠牢牢把握國家發展進步的主動權,將中國特色現代化建設的壯麗藍圖一步步轉化為生動的社會現實。 憑借科技創新開拓新的發展空間與競爭領域,打造新的成長引擎與優勢,既是時代潮流,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緊迫任務。全國研發投入總額突破3.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8.1%;技術交易合同簽署數量達到95萬項,交易金額高達6.15萬億元,同比增長28.6%;授權專利數量攀升至92.1萬件,年增長率達到15.3%;中央層級企業的研發投入達到10660億(元),占全國總額的近三分之一……創新潛力得到全面釋放,重大科研項目加速推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壯大,國家實驗室體系布局日趨完善,中國正穩步邁向全球創新強國之列。緊緊抓住自主創新這一核心,進一步挖掘創新潛力、激發創新活力,創新的種子將更好地開花結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堅實基礎、注入不竭動力。 挑戰引領方向,變革鑄就篇章。加速孕育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的召喚,也是改革的使命。江蘇強化科技賦能,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前沿材料和綠色低碳等作為主攻方向,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環節,塑造更多的先發優勢和領跑優勢;浙江正專注于開拓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數字經濟等前沿產業新領域;天津將聚焦加強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的深耕細作;深圳則著重在打造全球領先的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上尋求突破;湖北正積極布局光電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眾多省份均將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繪制了詳盡的產業轉型升級藍圖與任務清單,這無疑奏響了時代前行的最強音。通過深謀遠慮的布局規劃,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搶占創新發展的制高點,積極推動產業結構的高端化、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一幅幅向“新”邁進的鮮活畫面,在這個春天匯聚成浩蕩的前行動力,使得高質量發展的信念與底氣日益堅定與充沛。 自強不息鑄輝煌,乘風破浪譜新篇。有多深厚的信念,就有多果敢的步履,就能創造多絢爛的明天。向“新”持續邁進,挑戰雖多但不可畏懼,信念必須毫不動搖,拼勁更需綿綿不絕。懷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將各方智慧與力量融為一體,結合實際情況推動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優化全要素生產配置,我們必定能孕育新興產業、塑造新模式、激發新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畫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