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6日從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全國首個電動汽車智慧充換電示范區日前在江蘇建成,能通過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城市電網三方高效互動,實現從“車等待樁”到“樁匹配車”轉變。這項新產業將覆蓋蘇州、無錫、常州三地,為當地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提供全新方案。示范區的投入使用,引發了社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更多關注,新能源汽車已從升級汽車本身拓展到優化整條服務鏈。 市場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新能源汽車因其使用成本低、節約燃油能源、品牌選購多樣等特點,越來越收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同時,由于技術的不斷更新、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也在逐步提升,不少地方政府甚至推出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政策。車企們也紛紛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更是早在2019年就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超級工廠。近年來,江蘇省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達30%,到2025年底預計將有新能源汽車近300萬輛、公共充電樁約20萬個。新能源汽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領龐大的汽車市場。 攻關難題是產業轉型的航向。新能源汽車成本低主要是因為電價低廉,但充電樁作為唯一的充電設備,卻由于安裝數量不足、充電效率低等問題飽受詬病。每逢節假日,各地高速服務區的充電站“車滿為患”,排隊的車輛甚至堵到服務區入口。而住在老舊小區的車主,原本就沒有私有停車位,安裝充電樁更是無稽之談,諸多的充電問題勸退了部分消費者。此次電動汽車智慧充換電示范區的投入使用,正是針對充電難的問題,運用智能算法,根據車主用車習慣、車位實時狀態、優惠價格信息等定制充電方案,有效節約了充電時間和成本。如果能夠順利實現示范區的運行目標,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規模將得到進一步擴大。 政策服務是產業升級的底氣。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國家大力支持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方面,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出海”步伐加快,受到國外消費者的追捧,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邁向全球化發展的新階段。2023年慕尼黑車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精彩亮相,讓歐美老牌車企感到強大壓力。同年9月,歐盟理事會表示將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并強調此舉意在保護歐盟車企不受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的沖擊。國外政府對我國新能源車企不斷施加貿易政策壓力,妄圖打壓中國車企。但中國政府堅定捍衛中國車企的合法權益,2024年2月,商務部等單位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鼓勵國內新能源車企高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同時多舉措加強信貸、保險支持作用,為新能源車企做大做強提供堅實的后盾。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不僅關于消費者的日常出行,更是“中國制造”邁向高質量、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車行業正以其智能化、人性化激發出新的行業活力,成為加快建設汽車強國的強大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