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旅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第一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名單,共計42個項目入選。智慧旅游是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下形成的旅游服務手段,在2014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智慧旅游年”后,智慧旅游項目便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開始推進實施,更是在《“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實施國家智慧旅游建設工程,大力提升智慧旅游發展。毫無疑問,推動智慧旅游發展已經成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推動智慧旅游發展也是在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新的動力。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元宇宙博物館中,我們看到了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幫助下,使早已被毀的“天下第一塔”重新“活過來”,游客能以虛擬形象穿梭在虛擬世界的大報恩寺中,讓游客沉浸式的瞻仰歷史中的琉璃寶塔。同時在“琉璃寶塔添磚祈福”活動中,游客在進入虛擬世界后通過XR交互技術可以在指定位置自己搭建寶塔,活動的趣味性使旅游的質量進一步提升。在目前智慧旅游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文旅的局限性被打破,游客通過科技的力量感受著文化的意蘊,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也通過智慧旅游的方式保存延續下來。 智慧旅游是現代科技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產業,其中應用的技術在改善游客旅游服務體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10月,文旅部發布了《智慧旅游場景應用指南》,重點指出了智慧旅游在哪些場景下應用能發揮其優勢。比如,可以直接在微信公眾號進行景區、酒店和活動的預約工作、能快速地為游客進行行程規劃、提供語音導覽功能,精準掌握游客的需求。隨著科技的運用,旅游出行將變得更有魅力,從而,游客會擁有更為豐富多元的體驗,進一步釋放游客消費的潛力,而智慧旅游的發展也標志著旅游業信息化的發展進入了嶄新階段。 智慧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主要是因為旅游產品在具有商品屬性的同時還兼有文化屬性,所以只有在政策的加持下,旅游業才能穩步、高質量發展,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滿足游客的需求。2020年11月,文旅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指出以“互聯網+”為手段,堅持技術賦能,推動旅游業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同時要加強“互聯網+旅游”的知識產權保護。這需要政府部門積極配合,有效解決智慧旅游的發展問題,提供政策扶持,做好對智慧旅游的保障制度,以切實的行動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發展智慧旅游應當貼合游客現實需求,以科技創新為推動力,繼續增強電子地圖、語音導航等科學技術的普適性,打破傳統旅游業的局限性,繼而實現旅游業轉型升級,同時隨著智慧旅游的快速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能以新的方式延續。以科學技術賦能為推動力的智慧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將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提高民眾的幸福感,為美好未來注入新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