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殷墟博物館新館盛大開放,以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之姿,將商代文明的輝煌歷史真實且鮮活地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不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歷史的穿越,讓人在感受千年文化傳承的同時,也見證了歷史和繁華的展開。 新館以“文化搭臺,科技加持”為理念,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打破了傳統展廳的靜態限制,讓三千多年前的殷墟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進現代人的視野;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煥發新的光彩,仿佛讓人夢回那個神秘的殷商時代。館內共設有八個展廳,展出包括甲骨文、青銅器、玉石器、陶器等在內的近四千件套文物,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為首次公開展出。這些文物不僅內涵豐富、類型齊全、數量龐大,而且通過數字技術的賦能,以全新的表達方式呈現,增強了觀眾的沉浸式體驗,讓文物和文獻活了起來。 殷墟博物館新館的建成開放,不僅是對夏商文明研究和保護工作的有力推動,更是對幾代考古工作者不懈努力和豐碩成果的展示。它標志著殷墟大遺址的保護利用工作站在了新的高度和起點上,為中華文明的探源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實物證據。從殷墟出發,我們可以探源中華文明的密碼。商代禮樂文明源遠流長,青銅文化燦若星輝,甲骨文字古老神秘,科技文明蓬勃發展……這些生動展現了早期中華文化的異彩紛呈。向前追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期商文化等考古學文化的發展序列清晰可辨;向后展望,周秦漢唐,文化本固根深、一脈相承、綿延不斷。行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們感受著悠久輝煌的城市文明和獨特的文化魅力,這些文化的源流流淌至今,滋養著我們的精神根脈。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殷墟,“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然而守好、盤活老祖宗留下的這份“寶藏”依舊任重道遠。近年來,全國多個文物保護部門強化了文物保護舉措,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文物保護機制,從法規層面的明確規范到群眾的日常管理和宣傳教育,都體現了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同時成立專職管理機構,大力開展文物安全專項行動,借助科技力量形成“人防+技防”的安全監控模式,全面做好文物保護和傳統文化推廣工作。 文明綿延賡續文明生生不息,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活化利用,賦予商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展現其永恒的魅力。我們要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主動扛起新的文化歷史使命,讓殷墟遺址熠熠生輝,推動更多的歷史文化遺址“保下來”“活起來”“傳下去”,為中華兒女留下無形的、永久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