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要求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傾、關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有力有效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線。 近期,國內各地安全生產事故頻發,深刻吸取事故教訓、提升應急管理能力迫在眉睫。《意見》的通過對基層的應急管理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建立健全隱患排查、風險識別、監測預警、及時處置閉環管理的工作機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必須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細化責任分工,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才能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全。 強化隱患排查起底,覆蓋“邊邊角角”。當前,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通過政府黨政負責人帶隊、專家“會診”、多部門聯動等形式,按照“六個一”的要求督促企業全面落實開工“第一課”,即制定一套復工復產方案、開展一次安全教育培訓、一次安全警示教育、一次全面安全檢查、一次逃生演練、簽訂一份安全生產責任狀,有效保障了復產安全。需要緊盯危化品使用、涉爐、粉塵涉爆、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領域,企業“吹哨人”和政府“監管人”發揮協同效應,安全隱患大排查大起底,覆蓋各企業“邊邊角角”,聚焦“查大問題、除大隱患、防大事故”,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才能有效防范各類風險。 強化風險辨識防控,延伸“神經末梢”。必須堅持開展全域風險辨識和管控巡查,組織各行業領域監管人員、基層安全網格員開展拉網式排查,將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及時列入管控目錄。建立安全風險管控臺賬和安全風險四色分布圖,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建立分類分級管控“一手冊”,同步制定屬地網格風險巡查“一清單”,明確每個風險點的安全管控措施和具體責任人。推進服務與監管深度融合,監督檢查與巡查督查覆蓋所有正常生產經營單位,以高質量監管服務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強化預警監測救援,備好“救命稻草”。針對強風、雨雪冰凍、霧霾等災害性天氣,必須及時做好天氣預報和人流、車流的預警信息通報工作,提前預防疏導。各單位需要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帶班、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和事故信息報告制度。有關部門發揮統籌作用,提前預置布防應急搶險救援力量和物資裝備,做好應對突發險情災情各項準備工作。針對災害性天氣等情況科學部署力量,消防救援隊伍和安全生產等專業救援隊伍應時刻保持應急狀態,針對重點地區、重點部位和重點災種靠前駐防,細化落實應急預案、救援力量和物資裝備,遇有突發情況第一時間遂行出動、精準高效安全救援,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強化整改處置閉環,壓實“最后一米”。必須嚴格落實問題處置機制,狠抓整改閉環。堅持即知即改、立查立改,監管部門對檢查發現的各類風險隱患,要求生產經營單位第一時間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推動整改閉環;到期復查未完成整改的,對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警示提醒,督促落實法定職責;對于拒不執行整改指令、約談后仍未整改以及涉嫌其他違法行為的單位,堅持移送市局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通過各項舉措理順管理體制,統籌發揮應急管理部門以及相關條線的綜合優勢“組團作戰”,有效銜接“防”和“救”的責任鏈條,“一盤棋”構建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才能推動基層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