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的2024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啟動儀式暨慰問演出,2月4日在廣東省潮州市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高品質的文藝作品為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一抹抹亮色,而中華優秀文化作為華夏兒女的生命底色,支撐著我們的精神大廈屹立不倒,助力強國復興之夢的實現,更值得繼承與弘揚,挖掘與闡發,創新與發展。 把握“繼承與弘揚”的關系,讓文化從歷史圈中“走出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新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一撇一捺,書寫漢字之灑脫流暢;一磚一瓦,建立故宮之華美大氣;一針一線,繡出綢緞之柔滑精美;一勾一勒,繪出山河之壯美、落日之景觀……虛空中,有孔夫子的諄諄教誨,李白“天生有才”的自信豪邁,屈原“香草美人”的堅貞不屈,胡適“熱者冷之”的愛國情懷……我們要了解多樣文化,領悟先輩哲理,用活文化資源,開展好傳統文化節、經典詩文誦讀等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實地參觀、聆聽講解、學習交流,讓優秀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把握“挖掘與闡發”的關系,讓文化從歷史圈中出彩“活起來”。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資源豐富,自然是文化形式多樣的,但要是只徒表面的花里胡哨,不深入探究文化的內涵,現今文化的傳承發揚充其量只是演了一部“古裝劇”,不久就會彌散在歷史的長河中。為什么《華陰老腔》能紅遍大江南北,征服觀眾?只因扎根民族厚土,不僅把老腔那股蒼涼古樸的“西北風”演繹得淋漓盡致,還讓人們感受到濃郁的西北文化內涵和淳樸特色。我們要不斷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傳播更多能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與文化產品,讓優秀傳統文化“滿是彩色入眼簾”。 把握“創新與發展”的關系,讓文化從歷史中出新中“火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地創新。借鑒傳統節日,河南衛視節目頻頻出圈,《唐宮夜宴》《龍門金剛》唱響“中國風”,緊跟“中國潮”傳承創新,深耕細作,值得點贊;中國科研院以神話“嫦娥”“玉兔“祝融””給航天器命名,有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想象與心馳神往……種種文化現象告訴我們運用現代技巧和創新視角精心打造傳統,才能讓傳統典籍和文物的價值得到提升,才能贏得當代人的青睞與欽佩,才能讓文化“天工人巧日爭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