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自上線以來,一直安全穩定運行,用戶注冊量穩步增長,注冊用戶達1億,有效服務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教學、家校協同育人。 隨著數字時代的迅猛發展,教育的面貌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傳統的學校式教育,已難以滿足當下日益增長的全民終身學習需求,而數字化,作為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征,正為教育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上線與深度運用,就是這一變革中的典型案例,它為我國教育的現代化進程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使得教育資源得以高效整合與優化配置。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代表的數字化教育平臺成功將分散、碎片化的教育資源轉化為集中、系統化的數字資產,這些資源不再受地域限制,而是能夠跨越千山萬水,服務于全國各地的學子與教師。特別是對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地區,數字化教育平臺的出現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它不僅填補了資源空白,更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為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提供了高質量發展的可能,有力地推動了教育公平的實現。 數字化技術還深刻改變了教育教學的方式。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課堂教學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學方式,但智慧教育平臺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固有模式,學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空間,而是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每個學生都擁有了自己的網絡學習空間,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和興趣進行學習。同時,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得到了有效記錄和分享,為教學研究和改進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這種靈活、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平臺本身來說,一方面,數字化教育平臺需要不斷優化自身功能,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數字化教育平臺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確保技術在服務教育的過程中,始終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目標,避免過度依賴技術而忽視教育的本質,真正讓技術成為推動教育發展的有力工具。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我們相信,數字化教育平臺將在我國教育的現代化改革中發揮更加核心的作用,成為連接城鄉、溝通師生的橋梁,成為推動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力量,在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