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水利廳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水利重點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95億元,同比增加2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過去一年,江蘇水利部門持續夯實防汛抗旱、農業生產、河湖生態復蘇;新的一年,江蘇將繼往開來,繼續推動水利工程建設,打好堅實基礎,積極穩投資、促就業,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在水利工程建設方面同樣名列前茅。2019年,江蘇投資134.62億元,建成建國以來省內最大的農村水利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2022年7月23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開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蘇省內單體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江蘇積極挖掘水利工程文化內涵,省內近年來涌現出一批富含水文化元素的精品工程,展現了江蘇治水興水的人文關懷和文化魅力。通過這些舉措,不僅有效緩解了水資源短缺問題,也提升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為江蘇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基礎。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加速推動,為防洪減災提供了有力保障。江蘇地處長江入海口,其地理位置使得該地區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脅。為了減輕洪災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危害,江蘇省著力推動修建一系列防洪工程,包括加強堤防建設、改進排水系統、提高水庫調度能力等。在這方面,尤以南京長江大堤工程為代表。該工程不僅加高了長江南京段的防洪堤壩,更引入了現代化的監測與調度系統,實現了對長江水位的精準掌控。這種系統的運用,不僅提高了抗洪能力,也為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大大提升了江蘇省整體防洪水平。 大力推動水利工程建設,也對改善江蘇生態環境產生了積極影響。江蘇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較快,但也伴隨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江蘇省通過加速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例如,修建水庫和湖泊不僅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還為生態系統提供了更多的水源。同時,推動水質治理和生態恢復工程,有效改善了江蘇省水域的水質狀況,保障了水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行。通過這些生態工程的建設,江蘇省實現了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為后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蘇省大力推動水利工程建設,體現了推動全國可持續性發展的決心。在全球資源有限、氣候變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設不僅是滿足日常需求的基礎設施,更是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在推動水利工程建設的進程中,江蘇省秉持著科學規劃、加強管理、確保水利工程的建設既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又能夠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的基礎下,通過不懈努力,為地區乃至全國的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強大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