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將繼續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億畝,其中新增造林1000萬畝。 在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念的道路上,我們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原則,將建設生態文明視作關系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根本大計。生態建設是當代中國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生態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只有保護環境,我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愿景,才能創造留住家鄉記憶的精神家園。保護自然生態,不僅是發展所需、自然所盼,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擔當。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塞罕壩由一棵樹到一片“海”,庫布奇由“死亡之海”沙漠成為中國的“綠色名片”,榆林由“荒土之地”蛻變為“綠色翡翠”,幾經坎坷、千辛萬苦,治沙英雄們“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接力奮戰,一棵接一棵地種樹,一代接一代地擔當,與“沙老虎”戰斗,虎口奪食,一寸接一寸地推進綠色屏障,譜寫出“大好河山處處美”的生態華章。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健康的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存福祉。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真抓實干,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理念,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治本之策,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推動生產生活方式地綠色轉型,構建循環利用的生態經濟系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教育,厚植高質量發展地綠色底色,建設出一個生態良好、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美麗中國。 在物質生活的高地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智慧箴言,深深地回蕩著。保護環境,修復生態,需要激發我們的緊迫感,更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國際社會的合作,更需要每個個體的堅持不懈的砥礪奮斗。“自然是人類的慈母,亦是無情的屠夫”,大自然哺育著我們,也可能摧毀我們,日本不顧其他國家反對,肆意排放核污水,導致水俁病的產生,進而導致無數人因此殞命。這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慘痛的警示,生態文明建設關系著我們的美好家園,更是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同時,生態文明建設也影響著社會發展,原是廢棄礦洞的龍巖紫金山如今確是芳草如茵,碧波蕩漾,為龍巖市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相協調,先驅先行,為生態鋪就堅實基石;務實行動,勾勒山河壯闊圖景。建設生態文明,需勠力同心、久久為功的社會合力。構筑生態文明,需要凝聚眾志成城、持之以恒的社會力量。 為實現建設生態強國的宏偉目標,“添林加木”成為我們行動的座右銘。我們將以更加科學的方法,不斷增加綠色植被,為美麗中國添磚加瓦。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追求現代化的生態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