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提升審美、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教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近日,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將美育素養有關內容納入教師資格考試,學校將美育課程納入師范類專業學生人文素養課程。中小學依據課程標準組織實施全員藝術素質測評。這是大力推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實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導全社會重視美育的一項重要舉措。 美育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美育是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是豐富精神、純潔道德的重要源泉,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互融合、相輔相成。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美育教育教學中滿足興趣特長的發展需要,通過多樣化、個性化的藝術選修課程教育教學,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審美、情操、心靈等的陶冶、熏陶和提升。另一方面,美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審美具有一定的倫理價值,而美育的教育教學在對審美的注重中,就具備著引導學生向善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和純潔道德。 美育是激發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潛力的重要動力。美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教育,美育的教育教學能夠陶冶情操、提升審美等的人文素養,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維。學科細分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固然重要,但美育這一具有“詩情畫意”的人文素養與科技理性的交融更有利于激發創造活力。審美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力活動,重視美育的教育教學是通過對審美的注重,以培養個體的創新意識,激發社會的創新潛能。 美育是營造學校包容、多元文化氛圍的重要途徑。教育部明確,學校要大力推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嚴格按照各學段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藝術相關課程。教育教學對美育的注重,是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在過去,美育處于相對邊緣化、功利化、窄化的位置,是教育教學中的薄弱環節,F在,將美育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學校根據實際建設小型美術館、音樂廳、劇場等美育實踐活動場地,不僅有利于營造學校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圍,更昂揚了全社會重視美育價值的觀念。 “到2027年,美育課程教育教學質量將全面提升,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展示機制基本建立,跨學科優質美育資源體系初步建成,面向師范類專業學生開設美育課程實現全覆蓋,藝術學科骨干教師培訓全面開展。”這一美育浸潤行動目標的提出為學校美育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牢牢把握這一目標,大力推動美育教育教學,讓美育滋養教育教學的“詩情畫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