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部署2024年“三農”工作。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農村地區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壓力。在這一背景下,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成為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的重要途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具體部署,要求在彰顯特色、產業融合、優化布局和聯農帶農上下功夫,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政府相關部門要堅持在做足特色、做強龍頭、做優產業上下功夫,強化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鄉村要振興,在發展特色產業中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在特色產業培育上,鄉村可著重圍繞糧食經濟作物、果樹、水果、蔬菜等產業,進行區域化布局,著力做好特色產業文章。其中大力發展果蔬產業,探索“糧經共進”新模式是鄉村振興新方向。積極堅持把特色產業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堅持重點培育,推進全鏈條發展。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以主栽品種為主,推進“糧經共進”模式,實現糧食果蔬生產和農民增收齊頭并進。 鄉村要振興,在發展特色產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關鍵。要想特色農業產業長久穩定的發展下去,離不開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挖掘和推廣當地農產品,可以提高農產品知名度,打造農產品專屬品牌,從而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認可度。繼而能進一步的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最終達到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 鄉村要振興,在發展特色產業中保護傳統文化是關鍵。培育特色農業產業有助于保護和傳承農村的文化傳統。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培育的特色農業產業往往與當地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連。通過傳承和發展這些特色產業,不僅有助于傳承鄉村的歷史文化,還能吸引更多人了解和關注農村地區,推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鄉村要振興,在發展特色產業中進行科技創新是關鍵。在培育特色農業產業的過程中,科技創新起到了關鍵作用。引入現代農業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不僅有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也為農村地區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通過智能農業技術的應用,農民可以更加科學地管理農田,提高農作物產量,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 實現特色農業產業的培育壯大,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民共同努力。政府應當提供政策支持,為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企業則可以通過投資和合作,推動農業產業鏈的升級。農民則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融入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中,共同分享發展紅利。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不僅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繁榮,還有助于文化傳承和科技創新。只有政府、企業和農民共同合作,共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