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省政府召開全省道路交通安全電視電話會議。副省長夏心旻、李耀光出席會議并講話。 近年來,家庭小汽車迅速普及、公路貨運量高速增長,交通運輸體系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同時,其安全性也受到人民群眾越來越高的關注。當前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時期,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總體形勢向好,交通事故發生率呈下降趨勢。但是,我國交通安全工作仍存在部分地區工作基礎薄弱、道路交通區域發展不平衡、公眾交通安全意識有待提升、交通執法不到位、道路及安全設施建設和維護不到位等問題,預防交通事故、提高安全意識、強化治理能力、落實主體責任是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舉措。 強化交通治理能力,用科技賦能交通管理。交通管理領域的創新目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強化交通治理能力已成為大勢所趨,要善于用科技賦能交通管理,運用交通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挖掘交通運行的規律和特點,全面掌握交通流量、事故和違法行為等信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實時調整交通信號,優化交通流量,提升交通運行效率;要將車路協同技術作為未來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信息交互,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要利用科技手段對交通事故進行快速定責和處理,減少事故對交通的影響。讓科技賦能交通管理,為城市交通帶來更高的發展水平和更好的服務體驗。 提高道路交通文明意識,培育全民守法的社會風氣。“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讓’出平安,‘搶’出禍端”“寧繞百步遠,不搶一步險”,道路安全標語隨處可見,無聲地提醒人們注意交通安全。讓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成為人人踐行的內心準則,讓交通安全意識真正入腦入心,要做好交通安全文化建設。交管部門、教育部門、公安部門、企事業單位等要做好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和道路交通安全普法,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內容,利用“全國交通安全日”,深入群眾,在單位、學校、社區、村居以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活動傳播交通安全知識,樹立風險意識,從孩子抓起,在社會上營造知法守法講文明的交通風尚。要嚴格執法,讓處罰罰出效果,以杜絕再犯、敲響警鐘為目的,懲罰與教育并舉,讓群眾意識到錯誤、糾正錯誤、養成文明出行的習慣。 壓實主管部門責任,落實監督管理。交通出行人、車、路是關鍵三要素,相關部門要把好質量關,重視車輛質量,嚴禁私自改裝,禁止套牌、使用假牌,嚴格車輛檢測程序,倡導及時檢修,讓車輛安全上路;提高駕駛人素質,規范駕駛培訓,把牢機動車駕駛證申領程序和使用規范,堅決打擊代考、作弊、無證駕駛行為,也要重視駕駛文明,倡導不爭不搶;加強道路建設質量監管,嚴格質量檢測標準和執行規范,做好道路建設養護,尤其是農村公路,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上下協調,薄弱環節重點把控,監督好原料、施工、監理、驗收每一個環節,為安全出行鋪好路。要健全質量責任制,強化公路建設單位、從業人員質量意識和責任心,嚴格依法依規作業,要明確責任主體,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采取措施,防止損害擴大,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安全出行,平安到家。道路交通安全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國家發展,要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相關部門要凝心聚力、不辱使命,正視人民群眾關切,以文明出行、尊法守法的社會共識齊心協力,多措并舉,打造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交通運輸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