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辦新聞發(fā)布會,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就貫徹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重點工作進行了詳細解讀。此次法律的實施,旨在加強對全社會的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全民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對愛國主義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制定,將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 守正創(chuàng)新,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滋養(yǎng)愛國情懷。紅色資源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革命斗爭所留下的寶貴遺產,是凝聚著先烈鮮血和智慧的歷史見證,保護和利用這些紅色資源對于傳承革命精神、培育愛國主義情懷至關重要。要加強對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價值,讓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永葆生機,不斷推動紅色資源的利用和傳承,讓愛國主義精神從中得以生動傳播。通過參觀革命紀念地、重走革命先輩奮斗路、誦讀紅色經典、創(chuàng)作紅色歷史文化情景劇等方式,將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偉大成就傳播給廣大人民群眾,喚起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精神的敬仰。同時,也要借助現(xiàn)代化手段,搭建“課堂+活動”移動課堂,讓理論教育“沉下去”、學習方式“活起來”,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跟上時代潮流。 站穩(wěn)人民立場,走好愛國主義教育的群眾路線,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要保障。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愛國主義精神才能成為全民的共同信仰和精神支柱,從而凝聚起全社會的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堅持以人民為導向,推進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深入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期待,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國家的關懷和溫暖。要注重實踐教育,通過實踐才能讓人民群眾深刻理解愛國主義的內涵和意義,讓人民群眾在實踐中感受愛國精神偉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拓展教育形式,答好愛國主義教育“育才卷”。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愛國人才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舉措。學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思想品德課則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通道。守好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既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通道作用,又要發(fā)揮其他各門課程教學的“輔助”作用,堅持理論加實踐,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根據(jù)每位學生的特點,堅持雙向互動交流;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愛國主義實踐活動,走進教育基地、博物館、愛國主題公園,在實踐中寓教于文、寓教于樂、寓教于境。讓愛國主義內化成為自己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將愛國主義情感轉化為自覺行為,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