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和省長許昆林陪同下,來到坐落于鹽城市建軍東路上的新四軍紀念館考察。總書記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新四軍紀念館是英雄的紀念館,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英雄的光輝如同灼灼烈日,照亮著我們前行的路。他們為了民族獨立,為了國家富強,為了人民安康,或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斗舍生取義;或扎根無人之境,在孤獨與惡劣環境的折磨著,為國家拼搏出一條康莊大道。崢嶸歲月稠,和平年代也有英雄。守護萬家燈火的警察,疫情之中逆行的醫護,搶險救災的子弟兵,炮火之下海外撤僑的外交人員……誓言與前行構建出中華民族從未斷代的英雄之氣。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英雄書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恢弘的史詩,英雄的精神更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千萬年之前就存在投射至今的希望。人生終有盡時,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定信念,“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大義凜然,“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忌顧勛”的無私無畏會掙脫時間的束縛、突破歲月的桎梏,永留世間。 青山處處埋忠骨,英烈精神代代傳。新四軍紀念館是江蘇省第五大重點紀念館之一,也是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英雄精神傳承和愛國主義的教育。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培其心。在全社會范圍內重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塑造崇尚英烈、傳承英雄精神的氛圍,夯實的是全中國十四億人的思想根基,鑄就的是中華民族拼搏奮斗、為國為民的紅色之魂。近年來,我國不斷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從立法確立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到制定《中華民族共和國英雄保護法》,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到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早已經深入人心,也激發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英雄出自人民,人民也是英雄。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員干部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密切聯系群眾,深入調研,朝最深最苦的地方下沉,傾聽群眾的煩心事,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群眾工作相互交織,千頭萬緒,這就需要與群眾心連心,面對面交流,去深入調研。深入調研,考驗的是工作作風,厚植的是人民情懷。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上,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際,作為“主力軍”的青年干部,既要加強對于黨的創新理論的掌握運用,又要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以群眾為鏡,注重轉化調查成果,將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判自身工作標準。 江山不負英雄淚,且把利劍破長空。英烈是炬火,是路標,帶領我們沖破迷霧;人民是初心,是前行的力量,支撐我們走向未來。“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恒。”昔日英雄魂猶在,今朝少年志昂揚。新四軍紀念館仍然矗立在祖國大地上,英烈浩氣長存于中華人民的心間,祖國的山河不會忘記他們,祖國的青年不會辜負他們,在新征程上,我們必將時刻銘記歷史,牢記初心,以家國為己任,做給山河添色的奮斗者,做拼搏前行的追夢人。 |
